《性愛自修室》那些羞羞的事值得好好談

解夢佬 12 0

我們終于連夜刷完了這部高口碑英國喜劇:《性愛自修室2》。名字看似黃暴,但它其實是個根正苗紅的青春期正經性教育片,Netflix原創制作,新一季八集已經全部上線。每一集都聚焦一個

我們終于連夜刷完了這部高口碑英國喜劇:《性愛自修室2》。

名字看似黃暴,但它其實是個根正苗紅的青春期正經性教育片,Netflix原創制作,新一季八集已經全部上線。每一集都聚焦一個與性或情感相關、青春期男女復雜但又難以啟齒的問題。豆瓣9.1,在談性說愛領域絕對算得上神劇了。

故事發生在英國的“莫戴爾”高中。男主Otis的父母是一對離異的性愛關系咨詢師。在第一季中,Otis和朋友Maeve合伙在校園里開了一個秘密的“性愛咨詢室”,為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們解決各種性疑惑。比如:

• 喜歡用水果自慰,我是不是變態?

• 在發生關系的時候,一方要開燈,一方要關燈怎麼辦?

• 為什麼一到關鍵時刻,我的陰道就會“痙攣”?

剛上架的第二季則更多描述了Otis和朋友們自己面臨的親密關系難題。雖然劇情走向不太討老粉的歡心,但依然好評如潮:

這一季雖然狗血指數飆升,但依然保持了治愈暖心的底色,觀感類似于有劇情版的《粉雄救兵》。@糯木

又酷又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issue,但都在做自己的therapy。@YthguaN

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經歷同樣的身體焦慮和性困惑。@又又

讓我感到正常人的成長是怎麼回事。@南悠一

又沙雕又真誠,又純情又黃暴。@秦十因

性既是社會話題,也是心理問題。在看似性解放的社會,性壓抑仍然存在。@24偽學術女壯士

這部劇有多“精彩”,多“大膽”呢?(注意,下文有劇透)

首先,每集開頭基本就是各種大尺度畫面,非常不適合在辦公室觀看,大家搜集素材時都得捂著電腦:

這個學校也充滿了我們記憶中的復古味“美式叛逆”。

同學們將莎翁的舞臺劇進行了“藝術化改編”,演員們頭戴“陰道”的模型,跳各種內涵舞(看看別人家的高中):

在“性”的標簽之下,《自修室》更多表現了青春期中的普遍困惑——如何處理性關系、墮胎、出柜、蕩婦羞辱、校園歧視、身份認同這些廣闊而深刻的議題。

比如,Otis總是被隨時隨地的“勃起”困擾,但卻無法和女友有性生活,他懷疑是因為自己自慰太頻繁導致的:

比如Otis的生父Remy,一位“性癮者”。就像所有的成癮行為一樣,“性癮”也會造成極大的、且不為人知的痛苦,他一邊需要去尋找更多的性,一邊也在承受情感上的折磨。

當妻子Jean因他多次出軌被迫離開他,他才卑微地說,“我也想當個好爸爸”。

是的,這部劇討論的便是許許多多諸如此類,和性相關的事情。

這些事情也許就發生在你身邊,只不過沒人愿意去談論它們。

即使是在性關系更為開放的社會,親密關系和有關“性”的困惑依然沒有被充分討論。而《自修室》是一個楔子。它充滿了活力與欲望,也鼓勵探索和充分溝通,批評蕩婦羞辱,倡導尊重LGBT人群和跨性別者,重視相互理解的平等關系。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推薦你看看這部劇的原因。

它直面了“如何讓性的雙方滿意”——這個人人都好奇的問題。

男主Otis在面對伴侶時,總是硬不起來。為了讓女友Ola開心,他學習了一種名為“時鐘技巧”的指交技術。但他學得很爛,“就像在撥上世紀20年代的電話”。

Ola為了不傷害他,只好假裝高潮,并漸漸開始抗拒跟Otis發生關系。

偶然得知真相的Otis非常沮喪。他去找朋友傾訴,并用一只橙子演示了自己的“時鐘指交法”。然后朋友告訴他:“沒有一個橙子是一樣的”。

Otis陷入了“標準答案”的誤區。在性關系里,沒有什麼方法是萬能的,生搬硬套公式并不能取悅對方。如果不能和開誠布公地說出我們的需求和困擾,伴侶沒有反思、調整和嘗試的機會,就很難擁有和諧美好的性生活。

當Otis終于意識到,自己在研究“技術”的同時,卻忽略了Ola本身的感受。此時此刻,才是兩人相互理解、關系緩和的開始。

它科普了各種類型的親密關系,比如什麼是無性戀、無性婚姻。

一個名叫弗洛倫斯的女孩,因為自己對性愛毫無興趣,而覺得自己與同齡人格格不入,甚至懷疑自己存在缺陷。但咨詢師、Otis的母親告訴她:即使對性沒有興趣,也并不影響我們人格完整,無需為此感到自卑或者焦慮。

“無性戀”是一類“任何性別對他而言都不具備性吸引力”的性少數群體。在BBC的一則報道中,中國的研究人員估計,中國有1000萬無性戀者。

“無性戀”近似一種身份認同,它是一種生理上的狀態,并非一種選擇。但“無性婚姻”是另一個概念,它是指伴侶雙方,在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成婚姻關系。結成無性婚姻,可能是因為疾病/意外導致的功能喪失,或者出于社會壓力而結成“形式上的婚姻”。

劇中也有一個“無性婚姻”的例子。校長夫人跟咨詢師說,丈夫長期拒絕性生活,自己“已經6年沒有和丈夫做愛了”。

事實上,這類“無性婚姻”在中國家庭中大量存在。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潘綏銘在2000年的性調查結果中有這樣一個數據:在全中國20到64歲的、在婚或者已經同居的(統稱為“夫妻”)、被調查時仍然生活在一起的男女女女里面,每個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了1/4(28.7%),在最近一年里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人則占到6.2%。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種情況,我們想說,無論你選擇哪種親密關系,充分溝通都及其必要。

在這部劇里面,院長夫人在咨詢師的鼓勵下,決定不再等待,而是主動選擇離開這段沒有生命的關系,她說:“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感受”。

它也教懵懂的少年,怎麼判斷自己到底喜歡男生還是女生?

還是Otis的女朋友Ola,因為兩次做春夢,夢到和Lily(女孩)激烈親吻,醒來后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性取向。

事實上,當你不確定自己的性取向時,“性”本身既是一種檢驗愛情的途徑——通過與Lily接吻,Ola最終確定自己是個雙性戀者(泛性戀者):“泛性戀就是,吸引你的是那個人本身,而非對方的性別。重點是你與那個人的聯系,而不是與他們生殖器的聯系“。

在現實生活中,能大大方方面對自己的性取向,也很酷帥——況且那個時候,她還處在跟Otis交往的狀態。

你能確定你自己是異性戀嗎?實際上你很難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一詞,實際上和性偏好(sexual preference)是相似的概念,它是指一個人在愛情和性欲上對特定性別(或其他特征)的偏好。性取向可能只是一種性狀,一種像發色、鼻尖大小、指甲形狀一樣的性狀。無論是性少數還是異性戀,它們都是一樣的,擁有同樣值得喜歡和值得討厭的份額。我們終究是在追求真愛的途中。真愛無關性別,無關現有關系,一旦遇到真愛要勇敢承認,因為錯過就是遺憾。

它還討論了“在公共場合遭遇猥褻/性侵時,你應該怎麼做”?高中生Amy在搭巴士上學途中,遭遇變態男子的性騷擾。但她并未報警或與其對峙,反而強裝鎮定的獨自下車離去。

“回避性人格”的Amy過分友善,甚至還向從后面剮蹭自己的變態道歉:“對不起”。

但遭遇性騷擾的創傷并未離去。Amy無處傾訴,母親也并不真正關心她。一想起這件事,Amy就會獨自在房間里流淚。

她的朋友Maeve得知這件事后,陪她一起去報警。但Amy一直在擔心自己是不是“小題大做”,甚至還覺得“自己也可能有錯”。

更嚴重的是,Amy出現了PTSD癥狀:因為恐慌不敢坐公交;在不同場合出現變態男子的幻視……這也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以及和男友的正常交往。

好在,朋友們一直陪在她身邊,支持、理解、幫助她。

幾個女孩子還決定一起陪Amy坐巴士,幫她走出陰影、戰勝恐懼。

朋友們告訴她:不要逃避或是封閉內心感受,承認傷痛、勇敢面對,才有可能最終戰勝傷痛。“只是一輛破巴士而已“。

這個橋段,真的太燃太girlcrush了!誰不想成為這樣的女孩子呢?雖然平時打鬧嫉妒,互相看不上眼,但在這種時刻,依然會團結起來。

《紐約客》評論說,《性愛自修室》是有史以來熒幕上“對青少年生活最新鮮、最有趣、最人性化的描述之一”。

有人認為,《自修室》似乎簡化了真實關系中的復雜。劇里面的許多人,只因為“一兩句話”,就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一通“英劇跑”以后,他就找到了自我。

但也有人說,正是這簡單的“一兩句話”,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所以我們才需要它——在傳統家庭觀念里,人們似乎總是期待你“既沒有欲望,又子孫滿堂”。

對任何人而言,性可能是一輩子的困惑,也是身份焦慮和親密關系里痛苦的根源。從這個角度看,《性愛自修室》里的所有事似乎都與性有關,也與親情、友情、愛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