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年男人的性幻想

解夢佬 8 0

1.我35歲,有性幻想,愛追劇,并且喜歡甜寵文性幻想是可恥的?愛追劇是小姑娘才做的事?喜歡甜寵文里”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狗血劇情就是幼稚?不一定。我身邊30-40歲的朋友中,當他

1.我35歲,有性幻想,愛追劇,并且喜歡甜寵文

性幻想是可恥的?愛追劇是小姑娘才做的事?喜歡甜寵文里”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狗血劇情就是幼稚?

不一定。

我身邊30-40歲的朋友中,當他們從養娃、工作、婆媳關系等家庭倫理大戲中走出,走到自己的一片內心小天地的時候,性幻想、追劇、瘋狂的讀甜寵小說……這些,都帶給他們巨大的心理慰藉。

朋友A,38歲,性生活不太和諧。本來她對此有頗多不滿,可是,到后來,她不得不承認,在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于是,她在性生活時開始浮現出各種幻想,來彌補現實的缺憾。適當的性幻想,提高了他們性生活的品質。

朋友B,35歲,瘋狂喜歡追劇和追甜寵小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沉浸在花樣翻新卻百變不離其宗的各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情里的時候,世界安靜了,內心柔軟了,那一刻的愉悅,都不想和任何人分享,只是,想起來都是要情不自禁嘴角上揚的。

現實世界往往有諸多局限,所以,才會有“白日夢”這種東西的存在。在我們的“幻想”中,很多理想化形象的出現,彌補了現實世界中的種種缺憾。

在性中,我們接納“有的性的沖動并不一定能付諸實踐”,所以,才會有“意淫”的出現。適度的想象,是有益的。我們并不需要驚慌失措,或者急于給自己做一個道德的審判。接納自己的想象,正是承認了現實的局限、對方的局限以及自身局限的一種表現。事實上,這也正是“白日夢”能夠帶來正向作用的關鍵原因。

區分想象和現實,是我們作為成年人,關于“整合”中重要的一課。可是,我們往往會在某些時候,混淆了想象和現實,這就會帶來諸多問題。比如,我們經常把現實中的人理想化,或者說,把自己理想化的想象強加于對方身上,一旦對方不能滿足,理想化破滅,我們就會非常痛苦。

2.旅行結束,“我失戀了”

最近,我周圍休假的人好像特別多。不久前,我的一位來訪者也休假去旅行。只是,在旅行回來后,他不僅沒有放松,反而抑郁了。

可是旅行不是一個放松的過程嗎?事出有異必有妖。

在他旅行的過程中,我們的咨詢沒有中斷,而是通過視頻的方式繼續。所以,我可以說是“見證”了他抑郁的全過程。

原來,這次旅行中,他“失戀”了。

他和他的她,相識于工作中的一次客戶答謝會。答謝會晚宴上,他無意中的一轉身,一打眼,正掃到了人群中正在與人談笑風生的她:那麼的神采飛揚,風情萬種。

驚鴻一瞥。

他很內向,本不善言辭。可是,這“一瞥”有著致命的殺傷力,也給了他足以走過去搭訕的勇氣與動力。倆人自此相識。并在之后的半年里,緊密聯系:從談天說地到生活瑣事,從理想生活到家庭身世,無話不談。雖然,從那之后,倆人沒有再見過面,但是,在來訪者的心中,感覺似乎已經認識了一輩子這麼長久。一個完美的女神形象,在他心中逐漸勾勒出來,并且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真實。

她是那麼地獨一無二,散發著超乎這塵世間一切的獨特魅力。在她的襯托下,其他所有人似乎都顯得過于的庸庸碌碌、簡直平凡得過分。

在他每一個因為生活而失望的日日夜夜中,她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存在。

女神的出現,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降維打擊。

上帝早已預備,殘酷里另有安慰。

他曾經這樣感慨。

他說:如果現在回過頭來看,也許,一切暫停在這里,是最好的結局。

可是,終于抵不過思念。于是,半年后,兩個人相約一起旅行。

這一旅行不要緊。隨著旅行的進行,兩個人逐漸出現矛盾,有矛盾就有分歧和爭執。于是,伴隨著分歧和爭執,在他心里,對方女神的形象,開始慢慢崩塌。

對方的各種表現,處處指向和他理想中那個讓他半年以來魂牽夢繞的“她”不符,他失望極了。失望之余,感覺自己“失戀”了。

為什麼“失戀”二字要打引號,因為,嚴格意義上,這半年以來,與其說他是與對方在戀愛,不如說,在和自己心中那個理想化的形象戀愛。其實,是和自己想象中的一個人在戀愛。

事實上,這段感情,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當想象中的“她”還沒有走入現實世界,只是停留在想象中時,此時,在他現實的生活中,想象中的“她”就是他的“白日夢”。而這個白日夢,起到了擴展現實世界局限、彌補缺憾的作用。

等他們見面后,就進入到了第二部分:當“女神”走入現實,就進入到了需要進行想象和現實“整合”的階段。這個時候,就需要來訪者收回自己的各種理想化投射,轉而看到真實的對方,以及真實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去評估這段關系建立的可能性。從而,讓關系從想象走入現實。

但是,更廣泛存在的情況是,我們常常很難收回自己的“理想化投射”,這時,當理想化破滅,我們就會不自覺走入另外一個極端:貶低對方。

3.“理想化-貶低”模式,嚴重影響深度人際關系的建立

“理想化-貶低”模式指的是:我們會先將客體理想化,一旦發現客體出現和我們理想化形象不符的時候,我們會進而對對方實施貶低。

我們需要警惕這種模式,因為,這種模式,對于我們人際關系的建立,有很大負向影響。這會使我們無法走入一段真實、深入、親密而結實的關系。因為,持有這種人際互動模式的人,總會在兩極掙扎:要麼理想化對方,一旦發現對方不完美(這幾乎是一定的),就對對方實施貶低,干脆把對方從我們的生活中剔除。

就好像我的這位來訪者,他和我訴說了他們在旅行中發生的很多“矛盾”。事實上,這些矛盾并不是問題的根本,問題的根本是:不能有任何矛盾,因為,“理想化”接受不了任何的瑕疵。所以,他不能接受任何和理想情況有偏差的分歧存在。而,分歧一旦發生,他的心里已經把對方劃入了“黑名單”。所以,在心理上,他其實已經默默終結了他倆之間的關系,因此,他才會有“失戀”的感覺。

4.如何改變?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第一,如果,你是持有“理想化-貶低”模式的人,你可以嘗試:掙脫“理想化-貶低”的兩極,往中間地帶走一走。

比如,當我遇到“理想化-貶低”模式的來訪,這個時候,我會告訴我的來訪者:也許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咨詢師。但是,如果我的專業沒有太大的問題,建議對方嘗試去建立一段長期的咨訪關系。因為,當走出理想化,并且,不走向貶低,嘗試到中間地帶看一看,當來訪者可以完成這個過程,咨詢對她的人際關系,才能真正起作用。否則,明白任何道理,可能都是徒勞的。

第二,如果,你的朋友中有持有“理想化-貶低”模式的人,你可以嘗試:不接投射,你沒有責任為對方的“理想化”去負責。

對方的理想化往往會對我們形成投射。因為,我們經常不愿意讓對方失望,以及,本能上,我們總會希望維持一個“好”的形象,這時,我們往往不自覺會接對方的投射。如果,我們接了投射,我們就掉入了“投射性認同”的陷阱。事實上,你會發現,面對“理想化-貶低”模式的人,無論我們怎麼做,都不會是對方心中“理想化”的那個形象。所以,不接投射,做自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其實,對于擁有“理想化-貶低”模式的人,讓自己接納真實的對方,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將兩人關系從幻想走入現實、讓關系越來越深入而結實的最好辦法。

作者:三木水 心理咨詢師,北京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學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取向,帶你從心理學看透世間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