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那沒努力,原來是恐懼在作祟

解夢佬 11 0

親密關系,或許是我們面對自己受驚嚇內在小孩展露的最佳舞臺,因此我們總能逃之夭夭。很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恐懼是負面的,我們應當盡可能的避免或客服它。”至少從我開始接觸心理學之

親密關系,或許是我們面對自己受驚嚇內在小孩展露的最佳舞臺,因此我們總能逃之夭夭。

很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恐懼是負面的,我們應當盡可能的避免或客服它。”

至少從我開始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一直都這麼認為。

生命中許多重要的事件,或多或少的都和恐懼或相關的感受聯系在一起。比如,害怕失去、害怕受到處罰、怕被拆穿、怕被拒絕、患得患失、害怕親密,或是害怕失控。

這些心理活動背后是一只無形的恐懼的手隨意操縱著,我們面對其強大而神秘,感到束手無策。

竟然恐懼如此具有震懾力,我們能做的可能是當恐懼來臨時,第一時間去拒絕它或是壓制它。

具有這類反應的人群大多出現在“叢林”的環境中,他們被成功或失敗、形象價值所左右,生活在魅力或權力為基礎的社會階層中,而主導這一切的是內在恐懼和害怕。在競爭激烈的“叢林”中,他們要學會壓抑恐懼的情緒,要強迫使用補償機制避開自己的脆弱和無助,否則迎面而來的沖擊將使他們分崩離析。

生活在“叢林”中的人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或許是在壓力、緊張和不斷的比較下長大的,這樣的氛圍會促成他們養成一個對自我的標準和規則,更直接的說,這樣的標準和規則是社會文化施加于他們的要求。

他們渴望被看見、被理解、被認可,這種制約深深影響著他們身心靈的發展,自然而無意識的傳給下一代。當被這樣教育成人時,他們會把大量的恐懼和羞愧掩藏與頭腦和身體中,自我逐漸丟失,最終失去了天賦的信任和敞開的機會。

當我們拒絕恐懼,恐懼就會被推入意識的底層成為潛意識,它在那不易被人察覺,于是它可以盡情地施展它的魔力,阻礙我們正常的生活。

雖然我們習地各種補償機制來掩飾恐懼,但只要它仍是一股潛在的力量,始終讓人惴惴不安,焦慮侵蝕意識,損害天賦和獨有的創造力,讓人變得情緒混亂、缺乏安全感、疑神疑鬼。正是恐懼毀掉了我們對美好和希望的追求,正是恐懼,讓我們無法認識自己最重要的生命本能。

面對恐懼,我給予自己的態度是克服或躲避,它限制了我的生活,讓我變成了一個懦夫。在以往經歷中,面對它采取措施最多的是對抗。多次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絕不被恐懼打到。

讀書時,面對數學幾何,這個讓我耗費大量腦汁的難題,在緊張的解題過程中,我無數次的把手中的筆砸向墻面,對著題目一陣謾罵;在學游泳時,多次嗆水,揮起手臂對著水面一頓亂錘。

最糟糕的是,在處理我和自己親密連接時,并沒有什麼幫助。

由著恐懼推著我走,使得我與自己內在的脆弱拉的愈來愈遠。遙遠的距離形成的裂縫在我和她人的親密關系中突出的尤為明顯。面對以前交往的對象,我總是責備她們需求過多,自尋煩惱,但那卻是把自我的脆弱投射給她們,自欺式的遮蔽驚恐的嘴臉。

我一直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到現在我才知道,還有許多可能,許多別的選擇。經過多次的自我探索之旅,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總是試著躲避恐懼,究其原因是內在有一位被失敗和害怕嚇壞了的小男孩,是他需要躲避,需要保護自己免遭傷害。

是他讓我時刻保持匆忙、參加具有挑戰性的冒險活動、逃避親密關系。我努力再努力,忙得團團轉,取悅別人、尋求別人的肯定和贊同,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他對恐懼的適應性反應。

當我看到他時,我開始把注意力和目標從外部環境、從他人身上轉向自身,轉向那個內在的小男孩,溫暖、呵護、傾聽、理解,他感受到來自我的照顧和疼惜,臉上逐漸露出笑容,潔白的牙齒似乎向我展示,他從來都是那麼的美好和自信,流經血液,刻進骨子里。

我輕輕擦去他頭發和衣服上不小心沾染上的灰塵,和他數次的交談和互動中,他開始信任我,并向我展露他的恐懼和悲傷,內在積壓的情緒和淚水隨著一次次的宣泄排出體外,許久不見的輕松和愜意再次光臨他的身心,見他咯咯的笑了,恐懼的陰霾也終將消散。

他慢慢的通過我看見了這個可愛美好的世界,綠草和鮮花爭相斗艷,生機盎然的場景令他歡呼雀躍,他喜歡上了這個大自然,相信世界是充滿愛心和關懷,被滋養的感覺著實令他流連忘返。

回頭看看因恐懼所形成的裂縫,光線直直地射進內里,他不再因裂縫感到恐懼和羞愧,它成了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線,成為連接我和他生命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