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怎麼辦?

解夢佬 5 0

這個問題我幾乎每天被問,興趣!內驅力!先是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孩子長大了就開始自我擔心:「我缺少內驅力,這樣是不是沒救了?」在這件事情上,家長的影響確實重要。我女兒也屬于缺少內

這個問題我幾乎每天被問,興趣!內驅力!先是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孩子長大了就開始自我擔心:「我缺少內驅力,這樣是不是沒救了?」

在這件事情上,家長的影響確實重要。我女兒也屬于缺少內驅力的。周末去其他小朋友家里玩,或者邀請小朋友來家——現在的大環境下,小朋友們約會,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一起寫作業,每當收拾書本的時候我都會聽她嘟嘟囔囔地抱怨:「我約她是要一起玩!不是一起學習!」周末快結束的時候又聽到她哀嘆:「啊!只剩一個晚上了,沒有玩的時間了!」這種時候,父母的態度很關鍵。

(敲黑板,接下來是重點!)

父母應該給到的支持,就是不當一回事。

不反應,或者只給普通的反應,不用力過度,這是最好的反應。什麼共情啊,啟發式提問啊,溫和而堅定的溝通,化解孩子對學習的阻抗,這些都太深了。更不用說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一方面很難起效。更重要的是,這都只是戰術細節,我們先從戰略的層面看:這事已經到了需要嚴陣以待的程度嗎?它很要命嗎?

如果不反應,接下來她會怎麼樣,厭學嗎?

好像也沒有。人家就是抱怨一下,然后該做什麼還做什麼。星期一上學又是高高興興的。或者早上起床不高興,下午放學又好了。回到家外套都來不及脫,就爭分奪秒開始寫作業——因為寫完作業就可以玩。所以你看,父母什麼都不用做,結果也是蠻好的。她有抱怨,同時也在自我管理。或者說,抱怨是她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她算不上是狂熱地喜歡學習,但她也在持續學習,持續進步。

這就夠了啊。不然,你以為興趣是什麼樣?

廢寢忘食,像上癮一樣學習個不停嗎?

我知道現在很多父母一提到學習興趣,專注,內驅什麼的,會當成是一個特別沉重的話題。好像決定了一生的命運,很重大。所以一旦孩子對學習流露出負面情緒,不在狀態,父母被激活的恐懼就是,孩子整個人生都即將陷入危機,必須立刻拯救:「天吶,你不能那麼想!這可是學習啊!」

你想想,平時不想上班的時候隨口抱怨一句,然后你身邊的人溫和而堅定地凝視你:「你不能那麼想!這可是工作啊!」你是什麼感覺?

本來還有點心氣兒,被這樣說幾遍就徹底沒了。真的,我們對一個事物產生興趣的前提是,它不要那麼沉重,那麼緊繃。我們愿意緊就緊,愿意松就松,可以喜歡也可以保留看法,一顆平常心,這才是興趣滋生的土壤。有的孩子每天都對學習失去十七八次興趣,別慌!那又怎麼樣?接下來她又會十七八次地燃起興趣。就像她在學校交朋友,她告訴你:「我跟某某絕交了!她是個小氣鬼!」你很緊張,還沒等你想到該怎麼教她處理人際矛盾呢,第二天她又告訴你:「我們又和好了!」

戰略上看,你要做的根本不用那麼多。

父母總把自己在孩子學習中的作用看得過于重要。真正的重要之處不在具體做多少事,解決多少問題(有時候多了反而不好),而是能給出多大的心理空間,能否給孩子設置一個透氣的框架。

框架的原則是抓大放小。每天寫作業,這是大框架。至于是回家立刻寫還是玩一會再寫,寫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邊寫邊檢查還是寫完再檢查,這都可以商量。或者說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大框架確定了,要有透氣的空間:允許孩子走神,允許抱怨,允許他們按自己(慢慢的)節奏成長。

給孩子創造盡量好的學習環境,比如用可接受的成本給他上一個質量過硬的課程,這就是大的框架。讓孩子浸泡在這個課程里,不催促,等他們的興趣自然生長,這就是給孩子透氣的空間。

大家知道,外教課我一直給女兒報魔力耳朵。這門課的賣點就是興趣,讓孩子自然而然開口說英語,越說越有興趣。我推薦過很多朋友上這門課,有的朋友開始會有疑問:「3、4個小孩一起上課?為什麼不上一對一課程,效果不是更好嗎?」上下來就發現,其實這樣比一對一更有效。

為什麼?因為幾個孩子一起上課,這是最輕松的狀態。輕松了才會有興趣。小孩之間你爭我搶,比賽誰拿的獎杯更多,這比「學習」本身有意思多了。而且多幾個人,難度就降低了,老師說一個句子,你覺得難,其他小孩也覺得難,你就知道正常的標準在這里。大家輪流練習,這個講完那個講,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在頭腦里反復加深記憶。

說錯也不要緊,聽別人怎麼說,自己就悄悄糾正過來了。相比老師隨時盯著自己一個人的進度,在小班里的壓力要小得多,沒那麼緊張。

真的,小孩不需要把焦點全放在自己身上。

我有個朋友,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學了一年的魔力耳朵,上課之外也沒怎麼聽小孩說英語。結果今年暑假去美國,在飛機上聽到小孩用英語跟空姐要飲料,非常自如。我的朋友很驚訝,問:

「你什麼時候學的這個?都沒聽你說過。」

小孩漫不經心地說:「我也忘了。」

他都不覺得是「學」,但這可能才最接近學習的狀態。只要每天跟著聽就好。隨著跟外教老師對話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有英語的自動化反應。

興趣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這就是父母設置的大框架,給孩子找到這種課程,提供學習環境。剩下的交給老師和孩子,接受他們自己的節奏。

當然了,老師需要很專業。

據說魔力耳朵花了高于行業標準30%的薪資專門挖來許多優質外教,全部來自美國、加拿大,具備TEFL/TESOL證書,并且需要至少具備3年以上少兒教學經驗,通過率不足1%(內部數據統計)。

魔力耳朵的老師們全部具備TEFL/TESOL證書,自己就能查驗資質,這一點也很重要。

因為在北美,TEFL/TESOL證書不是隨便拿的,需要老老實實上理論和實踐課程,達到專業水平才能領取,并且有這種證書的很多老師,本身也在公私立學校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經驗非常豐富。

就算這樣,老師上崗之后還要進行5輪試講+再培訓,不合格的隨時淘汰。每堂課結束還要經過小朋友的考驗,評星低的外教也無法長待。

所以父母不用擔心孩子沒興趣。這是老師考慮的事情。為了通過孩子們的「考驗」,外教老師也會挖空心思研究怎麼把學習變成樂趣:用動畫、用游戲,用夸張的表情和語氣,以及用孩子本身:把他們的鏡頭拉來拉去,營造上臺的感覺,或者組隊PK……玩著玩著就把英語給學了。

除了外教課、配套預復習之外,魔力耳朵還有個神器,叫做「21天口語訓練營」。

他們也不知道哪里找來那麼多名校的糾音老師,每天蹲守微信群。我女兒上過一次,連續21天,孩子每天拿著外教的視頻跟讀打卡,老師會挨個點評一番,先大大地表揚,再告訴你哪個發音可以改進,最后送表情包或者小貼紙,讓小孩高興一把。跟讀的內容都是生活場景里非常實用的對話,而且每期主題不一樣,每天都有新內容。21天下來,孩子的詞匯量和發音都能看到明顯進步。現在她說英語的語調,咬字,都自然帶著原汁原味的腔調。

關鍵就在于自然,小孩一點也不排斥。

報魔力耳朵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真心便宜!

一節課幾十塊錢,包括這一大堆的服務和學習閉環,幾個月下來能看到效果。便宜,所以壓力小,當成磨耳朵也行。很多家長都是一周三節,還有的一周五節、七節,天天泡在里面也不心疼。

最近線下機構跑路關門的消息很多,人心惶惶的,所以更加建議大家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報一些性價比較高的課程。而對于線上課程,投資方、創始人背景等因素,也需要結合考慮。

魔力耳朵是馬伊琍代言的。這是個比較挑剔的明星媽媽,孩子一直是自己帶,曾經拒絕過一個作業類APP的代言,因為覺得不利于孩子成長。所以她推薦的品質不會太差。再加上高瓴資本和猿輔導投資,對于機構的長遠性,還是值得放心的。

試試看吧,反正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