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不自信的一些教養方式

解夢佬 10 0

1、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比如說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我們怕他磕著碰著不允許孩子犯錯啊,那麼像這樣的一些過度關懷的教養方式,他剝奪的不僅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影響孩子對自我的

1、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

比如說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我們怕他磕著碰著不允許孩子犯錯啊,那麼像這樣的一些過度關懷的教養方式,他剝奪的不僅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可,以及面對挫折的時候迎難而上的信心。

作為孩子來說,他必須學習承擔他自己的責任,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的一個無情的扼殺。如果一個家長從小到大什麼都替孩子做好,什麼路都幫他鋪好的話,孩子成年以后,在群體中恰恰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而沒有能力去做好事情。

2、忽略孩子的存在

我們家長可能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會不聽孩子說話不理睬孩子啊,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還小,他沒有經歷過其他的人際關系,他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正常的一種關系狀態,那麼這樣經常被忽略的孩子他就自尊比較低,沒有辦法樹立自尊心。

孩子生來就有被關注被愛的需求,如果她感覺被忽略不被重視,就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傷害,而且如果這個孩子越聰明越敏感,反而受的傷害越深。

在跟孩子溝通時,很多的家長其實沒有完全聽孩子的表達,而是自顧自的在說自己的道理,這樣看似是在跟孩子溝通,實際這個孩子仍然是被忽略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得有一點點不尊重別人,沒有辦法安靜的靜下來聽別人講話,我們就可以判定這個孩子最親近的一些人,平時可能沒有專注的聽孩子講話。

3、破壞性的評價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希望用批評來改掉孩子的缺點,但是當我們這種批評是打在孩子的人格價值上,就是你攻擊的是孩子作為人的自尊自信的時候,那麼這個孩子有可能逐漸真的會喪失自尊和價值感。

比如,孩子沒有認真完成作業,你對他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你就是一個沒毅力的孩子,那麼這個“沒毅力“就是在直接攻擊孩子的人格,原本他只是一次不認真,家長的一句話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毅力的孩子,可能就會在孩子的潛意識里面形成負面的潛意識,而且這些人格層面的攻擊,也很容易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們看到太多的家長,辛辛苦苦的就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掉,然后又怨天尤人,說他怎麼就成了這樣的人呢?其實這都是我們在教養的過程當中犯的一些錯誤。

4、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很多家長會對孩子的話和選擇進行挑剔、批判、質疑,這其實就在孩子心中種下了一顆被懷疑的種子。

比如說讓孩子去選他喜歡吃的蛋糕。孩子可能會說“我想吃那個草莓蛋糕“,家長就會在旁邊講說:”唉,你怎麼會喜歡吃草莓蛋糕呢?你明明喜歡巧克力的拿巧克力蛋糕“”你肯定是喜歡巧克力的“像這種孩子連自己喜歡吃什麼都不能夠決定,會被家長質疑的對話在生活中特別常見。這其實就是對孩子能力的否定。還有其他對孩子情感感受、兩性情感的認識能力等方面的否定和不信任,都會對孩子的自信造成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