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性對著女性吹口哨,或者男同事在看到女同事的眼睛之前,挑逗性的瞥了一眼她的身體,女性會有什麼感覺?某些人可能認為這些這些行為并無惡意,但是,這些行為會讓女性淪為男人性欲望的對
當男性對著女性吹口哨,或者男同事在看到女同事的眼睛之前,挑逗性的瞥了一眼她的身體,女性會有什麼感覺?
某些人可能認為這些這些行為并無惡意,但是,這些行為會讓女性淪為男人性欲望的對象,因此可能會讓女性感到不舒服。
研究證實,當女性成為了物化為性對象時,他們就會遭受到傷害。
性物化是指把一個人的身體看成一個物品去評估它的價值,而在這個過程中忽視這個人的其他部分,比如當事人的想法,感受和欲望。
20世紀90年代中期,心理學家Barbara Fredrickson和Tomi Ann Robert首次描述了性物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對女性心理造成傷害的過程。
(doi.org/cvz9n4)
根據Fredrickson和Roberts的理論,當女性被物化時,她們會以物化她們的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體——會更加關注自己的外表,關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性價值。
這種所謂的“自我物化”的過程,會讓女性產生不愉快的感覺,如果長久重復經歷這些,最終會導致長期的心理傷害。
盡管性物化的心理學研究有幾百項,但是,Fredrickson和Roberts所描述的過程卻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
不過,Koval及其同事最近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志的研究首次證明,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性對象化事件時,即使她們不是首要目標,她們也會更加關注自己的外表。這反過來會導致負面情緒的增加,如焦慮、憤怒、尷尬和羞恥。(doi.org/ddx8)
被他人物化的女性會沉溺于自己的外表
在這項新研究中,Koval及其同事要求268名18~46歲的墨爾本和美國圣路易斯女性被試下載并安裝一個應用程序。
該應用程序每天都會提示她們評估自己體驗到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她們關注自己外表的程度(即,衡量她們的自我物化程度),她們最近是否成為性物化的對象,或者是否親眼目睹過其他女性遭受到這樣的對待。
與以往大多數物化研究使用的方法相比,使用智能手機追蹤女性日常性物化的經歷有以下的幾個優點。
首先,研究者可以很確定地捕捉到“真實世界”的性物化例子,而不是那些實驗室外不具代表性的人造場景。
其次,通過智能手機的密集調查,可以“實時”貼身收集更準確的性物化報告,而不是依賴問卷調查或日常記錄了解過去不太可靠的記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反復抽樣調查女性的日常體驗,能夠測試女性接觸性物化事件引發的一連串心理過程。
研究者通過手機APP實時收集和
性物化有關的數據
正如Fredrickson和Roberts 1997年著名的理論一樣。我們發現:女性報告說,當她們被電話騷擾、被吹口哨或被人盯梢時,她們沉溺于自己外表的程度要比沒有遭受到這些行為時高出約40%。
關鍵是,這些自我物化的瞬間刺入可以預示女性隨后的負面情緒,特別明顯的是隨之增加的羞恥感和尷尬感。
這些感覺雖然程度不高,但是非常明顯。論文作者認為,這是由于她們被迫暴露于性物化行為之中,或看到他人暴露在性物化行為中而間接導致的結果。
有趣的是,研究者發現,當女性自我物化(self-objectified)時,也就是她們開始想到自己的外表時,她們也會感到一絲絲的快樂和自信。
不過,研究者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女性被其他人以性對象化的方式對待時會讓她們產生積極的情緒,無論是直接的遭受到性物化,還是在遭受到性物化后的自我物化,都不會有積極的情緒反應。
這些發現表明,當女性以物化的方式思考自己時,她們會同時感受到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然而,如果自我物化是他人物化而產生的結果,那麼,這種源自他人物化的自我物化帶來的情緒似乎完全是負面的。
當女性自我物化時
她們同時會有積極和消極的感受
Picture: Min An/Pexels
研究者發現了一個微妙但重要的先決條件——獨自一人的性物化體驗并不會直接導致女性的消極/積極情緒發生變化。相反,正如Fredrickson和Roberts所預測的那樣,性物化的有害影響僅在性物化導致女性自我物化她們自己時才會發生。
暴露在性物化環境中會通過自我物化間接地導致心理幸福感降低(例如消極情緒和自我意識情緒的增加)doi.org/ddx8
性物化體驗很常見麼?
Koval的研究發下,超過65%的女性在5~7天的監測期內至少遭受到一次性物化行為的攻擊。
這表明,即使是表面上溫和的性物化體驗也會疊加在一起讓女性面臨更嚴重的心理傷害的風險。
他們還發現,僅僅目睹其他女性被性物化的現象(研究中發現,女性在5~7天的時間里平均報告了4次),也會增加女性的自我物化程度(盡管較弱),并且相應的對情緒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正如被動吸煙同樣有害一樣,遇到二手性物化的行為也可能會降低女性的幸福感,即便她們自己很少或從未直接遭受到性物化。KOVAL的研究證實了先前研究的結論,即,性物化是一種相對常見的日常現象。
更重要的是,該研究第一次表明這些日常的物化體驗并不像看上去那麼無害。盡管這種物化帶來的傷害隱藏得很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對女性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傷害。
政府對二手煙的管制已經讓我們的空氣不再濃煙迷霧。不幸的是,女性被性物化的現象就像二手煙一樣仍然彌漫在我們的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