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如自己優秀,怎麼辦?

解夢佬 9 0

日前和家長們就與孩子溝通、輔導作業等問題做了交流。有天快結束的時候,一位父親向我提問:你這麼優秀,那你的孩子和你一樣優秀嗎?如果沒有的話,怎麼辦呢?幾天后看到《最年輕的科學家,

日前和家長們就與孩子溝通、輔導作業等問題做了交流。有天快結束的時候,一位父親向我提問:你這麼優秀,那你的孩子和你一樣優秀嗎?如果沒有的話,怎麼辦呢?

幾天后看到《最年輕的科學家,她只有15歲。網友:千萬別讓我媽看到》一文(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順手轉到群里,就這個問題又進行了一番討論。

精華內容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壹優秀的標準是什麼?中國孩子有個共同敵人——“別人家孩子”。自己就一個人,“別人家孩子”卻數都數不過來,不管哪個方面,總會有個“別人家孩子”強于自己。這方面如果達到了父母的標準線還好說;如果沒有達到,那“別人家孩子”便悉數登場,輪番對自己進行無情地碾壓。

提問的父親夸我優秀,在他心里我應該是“別人家孩子”了。但事實上,我也同樣只是個從小被“別人家孩子”氣得跺腳的。小時候,每當有人夸我,媽媽都會極度謙虛地說“沒有,其實她……”從來不會回答“謝謝你夸獎我女兒,她確實很優秀”。長大后,在別人眼里我過得不錯,在深圳有房有車有兒有女有愛情有事業,但在媽媽看來我依然是過得不如“別人家孩子”:實在太辛苦了、房車皆不豪……“別人家孩子”好似是躺贏的,生活悠閑、大富大貴。

幸運的是,媽媽會在沒人的時候表揚我,于是我知道她在人前的表現只是出于她所認為的謙虛和禮貌。雖然這也曾帶給我困惑,或是讓我失落,但我知道那時候的我其實是媽媽心底里的驕傲。成年后因為專業學習的原因,我學會了解讀父母行為背后的語言,從媽媽看似虛榮作祟的攀比里,看到了那其實是她對我的關愛和心疼。

但很遺憾,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幸運地看到這些。他們相信了父母的口頭言辭,相信了自己不被父母所接納及喜愛。成年后即便已非常優秀,依然自我懷疑,不斷尋找接納與認同。

多年前學習家庭治療時看Satir實錄,其中有一段印象特別深刻。不記得原話,但能還原大概過程。

一對父母帶著家里幾個孩子一起接受輔導,孩子們覺得父母偏心,最愛其中某個孩子,也會最討厭另一個孩子。父母好似也在驗證孩子們的說法,在Satir詢問孩子們的情況時,對某些孩子滿臉都寫著“不值一提”,對某個孩子卻一提就興奮不已,恨不能一直夸下去。

這個時候,Satir打斷了這對父母:“你剛才說A非常優秀,這個優秀具體是指什麼?”父母愣住了。

Satir:“意思是他的學業表現非常出色嗎?考試能拿高分?”父母點頭贊成。

Satir:“哦,他的學業表現很優秀。是不是就和B很會畫畫一樣?和C非常擅長運動一樣?……”這對父母終于開始愿意談論其他孩子。原來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即使是那個最讓他們頭疼的孩子,也在勇氣、承擔家務、與人溝通方面比別的孩子表現出色。

所以,優秀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學業成績好,是否就真的可以“一俊遮百丑”呢?“優秀”是否就是人生唯一的追求,甚于幸福快樂呢?

別和我說優秀的人更幸福,二者并沒有顯著正相關。咨詢室里從來不缺社會認定為“優秀”卻痛苦難耐的人。

下面是我那天的回答,其實就一句話:優秀沒有統一標準,優秀并非人生唯一追求。

能否接納“無能”的自己?

面對“不優秀”的孩子,最難受最要命的,是自己那深深的無力感。為什麼我就搞不定ta呢?為什麼ta非不按我想要的來呢?

為什麼除了打罵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呢?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能各方面都出類拔萃呢?

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能成為“別人家孩子”呢?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這話用在家長們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

面對孩子情緒失控之時,有多少人真的是因為孩子的行為過于惡劣、帶來的后果過于嚴重呢?無計可施,才讓我們惱羞成怒。

可是,我們為什麼就應該“有能”呢?我們為什麼就應該可以處理好與孩子相關的一切呢?

我們在努力學習做父母,一天天變得更有經驗,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每次對著孩子發泄完,心里都涌起無數的內疚和自責,我們是否能夠允許自己就是有失控就是有做得不好的時刻呢?

下圖是那天群內討論時的分享,看得我非常感動。作為父母,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努力的啊!放過自己,才能放過孩子。

叁敢于相信孩子會好嗎?不想說什麼潛意識里的恐懼,也不想談什麼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大家可自行搜索,相信會有啟發。

只想問問:當你和孩子同齡時,真的就比孩子表現優異嗎?我沒有。

四歲的兒子不時來句英語、會畫日記畫、會拍球運球、會騎兩個輪子的自行車、會告訴我各種恐龍的特點、告訴我修馬路的步驟和需要用到的工程車……

八歲的女兒天天給我科普、英語聽寫時糾正我的發音、喜歡機器人編程、堅持舞蹈和武術訓練、張羅著要去俄羅斯聽Макsим還要去美國聽Selena的演唱會……

他們有接近三千冊圖書,每年至少去劇院/音樂廳看五場演出,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看展;去過至少十多個省份三十多個城市,看過了山川河流草原湖泊……

在我四歲時,兒子會的這些我都不會。在我八歲時,也許成績排位比女兒好、獲得的榮譽比女兒多,但知識面和眼界遠遠不如她,獨立自主的能力更是差得遠。

孩子們的起點比我高,所擁有的資源比我多;我在培養孩子方面的表現也不比爸媽差。我到底有什麼理由要去質疑他們?有什麼理由讓我做出他們可能不如我的判斷?

有人說時代不同了,現在的競爭更加激烈。而我想說,你是否去了解過大數據,是否去看過研究報告,是否知道自己究竟是在中國十幾億人口所構成的金字塔的哪個位置?

競爭一直都在,從來都很激烈。只不過對未來的焦慮讓你誤以為現在最激烈。

真希望孩子“優秀”,做父母的先要相信他們可以“優秀”。

孩子的表現,往往都是如你真心所愿的。

寫在后面

你我不過泯然眾人,何須養育人中龍鳳。承認自己和孩子的平凡,恐怕是為人父母最難的挑戰。努力追求,切莫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