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群友橄欖枝聊天,某日,一百元錢不知去向,但是不確定是不是女兒拿的,于是就跟孩子交流了一下,并且對孩子表達了歉意:對不起孩子不好意思,可能我對你的懷疑傷害了你,我很抱歉,不
今天和群友橄欖枝聊天,某日,一百元錢不知去向,但是不確定是不是女兒拿的,
于是就跟孩子交流了一下,并且對孩子表達了歉意:
對不起孩子不好意思,可能我對你的懷疑傷害了你,我很抱歉,不知道你能原諒我麼?
孩子大度地安慰了她,并表示原諒了媽媽。從那以后女兒再沒有拿過媽媽的錢。
無獨有偶,前兩天我也經歷了孩子和錢的事兒,下午去小飯桌接孩子下學,
老師一進門就告訴我說,今天看到她帶零花錢了,以后別讓她帶了。
當時我沒有正面回應老師,寒暄支吾過后離開小飯桌,返程回家。
買啥好吃的了?你猜。
火腿腸?不是,干脆面。
咱家不是有干脆面麼?吃完了啊,我就愛吃干脆面。
自己吃的還是跟同學分享了?和小飯桌的小哥哥分享了。
是互相分享吃的了麼?沒有,我買的分享給他的。
那是為啥?我想玩他的玩具。
所以用食物交換了麼?恩。
如果用交換的方式,可能人家本意是不想給你玩的,感覺你們的交情還沒那麼好,迫于零食人家跟你交換,但有可能不是人家情愿,這樣是不是不太合適?恩。
那以后如果有喜歡玩的玩具可以告訴爸爸,爸爸可以買給你,如果感覺和朋友關系很好了,可以分享食物要出于自愿,不用交換好麼?好的。
零食好吃,但吃對了對身體不好,所以大人經常要控制小孩吃零食,你看大人也愛吃零食,但是吃點就控制住了,小孩吃起來非得吃完不行,不會控制自己,所以老師才不讓帶零錢對不對?對。
那以后偶爾帶點錢,非常想吃了再買好不?好的。
我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正確,但至少覺得能了解到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知道孩子行為的原因,遠比簡單一句別帶錢要重要得多,
而且零花錢的問題,感覺如同治水,疏導比堵要有效的多,必定你是防不住的,
不如索性給予孩子信任,教會他如何合理花錢,讓孩子自己做主,既滿足自主的權利也滿足心理需要,一舉兩得,
只是這個度的把握,以及彼此的信任是建立在日常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上吧。
對孩子給予正面回應,孩子也感覺自己有存在感和被大人需要的感覺,
這種感覺會強化自己做的更好,形成內在驅動,慢慢跟家長步調一致了,
希望這次經歷,能讓閨女收獲一些生活的道理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