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遵守規則的好處

解夢佬 4 0

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規則和約束,規則存在的最重要意義之一就是維持社會秩序,保障人身和財產的安全,由于享受到規則所帶來的好處,人們常常用它約束與控制自己的行為,有些時候甚至會內化

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規則和約束,規則存在的最重要意義之一就是維持社會秩序,保障人身和財產的安全,由于享受到規則所帶來的好處,人們常常用它約束與控制自己的行為,有些時候甚至會內化規則,把它當做人格的一部分,補充了原則范圍。這類人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深受毛主席時代共產主義思想熏陶的長輩們,他們可能會是規則的擁躉。

對規則的看待角度不能過于狹窄,也不能隨意判斷規則完全是“好”的,又或完全是“壞”的,如同看待我們的母親一樣,我們既能在她的羽翼保護下茁壯成長,又會被她的“好心”限定,造成人格發展滯后。對母親又愛又恨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當某人說對母親只有“愛”、沒有”恨“,或只有“恨“、沒有”愛“時,我們或許可以判斷他/她可能遭受過早期成長經歷的傷害。

對于規則的好處,這里就不再贅述,既然是分析與解釋,那就拿”問題“來開刀,這既能滿足深層次的自戀,又能把內在的攻擊性升華,想想就覺得很過癮。

今天去宜家采購,臨走前在顧客休息區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三歲左右的小女孩吃著披薩,身后的外婆也吃著,她倆看上去吃的津津有味,而一旁的媽媽吃了兩口就說:這個披薩不好吃,妞妞(化名),我們不吃了好不好?媽媽去給你買別的好吃的。小女孩沒說話,繼續吃著披薩,外婆也沒有回應她,這時媽媽臉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這個場景在其它場合也會經常出現,套用網絡熱語就是: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小女孩對食物的感受正在遭受媽媽對食物的感受的影響,或者說媽媽正在用她對美味的評判標準給孩子立規則,行為用言語傳達的意思是:媽媽覺得這個不好吃,你也要覺得這個不好吃,以后就以這個為準則。媽媽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是對她內心世界的反應,不禁會想,在這個小女孩成長的過程中,她很大可能會遭受來自媽媽的限定。

這位媽媽把規則與人格的部分緊密相連,把評判標準當做她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則,對規則的過度認同,是對向往自由的反向形成。由于自身的不自由,而導致孩子的不自由,在用愛包裝的控制下,讓女兒嘗嘗自己過往的不幸,寄希望讓女兒來愛她,然而擁有共享經驗的代際傳承可能會讓她的愿望落空。

在孩子玩游戲這件事上,也能看到對規則過度認同的影子。

對游戲的狹義定義可能是那些電腦上的網絡游戲、手機上的游戲以及近年來比較火的桌游,但對游戲廣義的定義可能就不會局限于這些與電子設備相關的游戲了,實際上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是一場游戲,乃至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人生如戲。細細想來不無道理,學習的本質是記憶,通過對記憶課本中知識去解決一道道難題,算出正確答案時的心情和游戲里殺掉大boss時的體會應該是一樣的,游戲與學習本質上并沒有什麼兩樣。

然而有些父母卻為孩子玩游戲苦惱不已,想盡了各種辦法好像也無法解決孩子的“游戲癮”。可以想象,這類父母對游戲的理解比較狹隘,他們把游戲過度拆解,分門別類,把所謂的”不好“踢出門外,僅把那微不足道的部分益處放置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但他們的良苦用心并沒有如愿以償,對孩子的過度控制與約束導致的是對游戲愈加癡迷,所謂禁忌制造誘惑,孩子的好奇心永遠都得不到滿足。與其花費全身力氣去限定他們,不如好好引導這股好奇心,使他們能真正體會到游戲的樂趣。我見過許多游戲玩的很好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也并沒有出現所謂的”網癮“。

對孩子“網癮”的解釋是,父母對孩子玩游戲的過度反對是對自己喜歡玩游戲的抑制。當孩子經常玩游戲而忘記學習,本質上是孩子在替父母玩游戲,因為父母不允許自己玩,所以孩子潛意識在幫助父母達成他們的心愿。

許多時候,規則真正含義不是用來規范人的行為的,而是一種友好的保護,只有當我們內在的自我不夠完善、不夠強大才需要從外界尋找支撐,光靠填補和支撐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人的進化和社會發展無不都在證明人是有正面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這是我們生存在這顆星球上的大智慧。

再來看看九零后、零零后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節奏和老一輩人相去甚遠,具體的變大就是許多規則不再適用于他們了。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無限向往使得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奮力前行,這些轉變表面上是對前人總結的背叛,實際上天馬行空的思維是創新的主動力,對舊規矩的拋棄并不是不禮貌,這正是對前人的尊重。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規矩與界限,不產生糾紛的重要原則就是尊重對方規則,自由與創新才是人美好的追求,在這個時代見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