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

解夢佬 9 0

01、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不久前在網易新聞上看到一個故事:主人公小王(化名)的母親突發白血病,醫生說,要趕緊做手術,準備80萬小王聽到整個人呆住了。自己每天忙忙碌碌,

01、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

不久前在網易新聞上看到一個故事:

主人公小王(化名)的母親突發白血病,醫生說,要趕緊做手術,準備80萬

小王聽到整個人呆住了。自己每天忙忙碌碌,每個月也就3000塊工資,去哪找那麼多錢。

但有一線生機,都不能放棄。何況,他是家里的長子。他開始到處借錢,可是談何容易。

有的繞著彎子說自己也沒錢,有的說自己欠債,有的直接把電話掛掉……好朋友愿意借,也是杯水車薪。

他看著年邁的父親,年幼的弟弟,崩潰了。在父親去醫院的時候,他從高樓上跳了下去……

記得沈騰在電影飛馳人生中說過一句讓人心酸的話: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

每個人都有尊嚴,容不得踐踏;每個人都有膝蓋,跪不得他人。

當一個人放下所有的尊嚴和面子,去哀求,哪怕跪下來借那麼點錢,他也許才能理解,什麼叫崩潰,什麼叫絕望。

從這一刻起,我對自己說,好好賺錢吧,為了父母日后能看得起病,自己不用低聲下氣地求人借錢。

02、貧窮的無奈,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前些年,廣東的一次超大臺風,一位貨車司機竟然為了保護車子,頂風推車,最后反被貨車傾倒壓亡。

我當時想,為什麼有人會這麼傻,為了車連命都不要了?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他的家里是低保戶,廚房都是樹皮做頂,老婆平時種菜賣菜,自己靠打散工為生,尤為要緊的是,家里兩個兒子,一個大學剛畢業還沒找到工作,一個讀高中,都是用錢的時候。

出事的貨車是四處跟親戚朋友借錢湊的,才買不到一個月,接下來所有的生計,都靠這輛車……

他想撐住的,不是車,是一個家!

也許,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看破紅塵厭惡銅臭而是他深知,好好賺錢才能不讓家人在風雨中擔驚受怕

03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為了家人賺錢網上有個段子: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這些人為什麼不敢立刻辭職,因為他們的身后,是一個家。

曾經有一位80后的寶媽給自己算了筆賬——一半工資以上還房貸車貸;孩子的600萬學區房買不起,輔導班總要報的父母年紀大了,看病,買藥還有養生,一筆不小的開支每個月物業、水電、油費,還有算不清的各種費用

基本月光了。

可是小孩的小提琴還沒買,自己已經很久沒買衣服了,家里的電視、冰箱老出問題修也修不好,也要換了,這都得要錢啊。

一考慮到這些,她就不敢睡,三更半夜爬起來,做兼職。

有時孩子的哭聲,她不是沒聽到。

孩子在作文里的話”爸爸媽媽不陪我,他們只知道工作”,她不是沒看到。

“有些臉的背后,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這是柴靜在《看見》里的一句話,擊中了多少顆心。

因為對真正有愛的人而言,賺錢,不是可有可無的自由,而是我們對一個家的責任,是最有力的擔當。

可是,為什麼我們這麼拼,還是這般窮?

為什麼努力,卻賺不到什麼錢?

04、貧窮困境:你是一個很努力的窮人嗎不知你有沒發現,有些人明明有著很好的賺錢機會,生生給他搞砸了;

有些人這一刻賺了不少錢,下一刻就要花掉;有些人總是猶豫不決,有些人總是后悔莫及這些行為的背后,到底蘊藏著哪些心理癥結?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書中寫自己的經歷:曾經有段時間,他經常把銀行卡忘了在ATM機上,而且基本是有“意外驚喜”的時候,例如報社發獎金,收到書的版稅。

收到這些錢,多數人會雀躍不已,他卻有些“慌張和不適應”,錢越多越嚴重。“這是我內心深處不想要這些錢,所以想將它們損失掉。”

這些問題是怎麼來的呢?

他想到了父親的”言傳身教”,父親的經商意識很強,遠比身邊人更早賣水果和大米,承包過村里的面粉廠。可家里一直過得緊巴巴,”最窮的時候,連買火柴的錢都沒了。”

為什麼這樣呢,原來,每次父親手里的錢一多,不是被偷就是被騙,怕了。

武志紅說,”爸爸的一生一直在重復一個模式:每當掙了一筆錢,家境有點好轉了,他就要出事,把錢損失掉。他這輩子始終是一個智商很高且很努力的窮人。”

有類似這樣模式的人少嗎,并不少見。

我在一位應用心理學家黃啟團(團長)的工作坊上,聽到一位學員說:

“我發現自己積累不了財富,要麼盡快花掉要麼虧掉。”

他開始覺察自己的信念模式:

爸爸媽媽賺錢供自己讀書特別辛苦,不能亂花錢!從小耳濡目染,覺得有錢人不是好人;父母當年很窮,我是他們的孩子,我也沒資格有錢;……

一個人帶著這樣的信念生存,還如何敢放開手腳掙錢。

團長把人對財富的信念和心智模式稱之”財富軟件”,他進一步解釋:”我們的收獲成果由行為創造,而人的行為直接受控于思想觀念,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信念。也就是說——

我們想要的財富,都在我們的信念系統,也就是財富軟件里。

05、覺察:財富軟件,決定你能賺多少錢

德國哲學家韋伯曾扔出一個問題:

假如你有固定工資,過得還可以,突然有天董事長心情高興,決定給你加一倍工資,好了你現在有三個選擇——第一個是你減少一半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比如之前上一天班,現在下午不用干活了,工資和以前一樣。

第二個是花更多的錢,原來買50萬的車,現在我要買100萬!

第三個是過一樣的生活,也是上一天班,用這麼多錢,其他的錢拿去投資理財。

韋伯說,選第一個上半天班的,說明你內心是農民或知識分子,滿足與簡單的物質生活;

選第二個多消費的,內心是貴族;選第三個的人,他們有著典型的商人思維。

你的選擇是什麼呢?為什麼你會這麼選?

提到這個故事是想說,如果不改變內心的財富軟件,哪怕財富就在眼前,我們也抓不住。

06、出路:不要用勤奮,掩蓋大腦的懶惰

有的人說,我天天都想著賺錢,財富軟件的欲望很強烈,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

哈佛教授穆萊納森說,這是因為你正處在”大腦稀缺模式”的一種思維中。這也是一種典型的財富軟件模式,為金錢擔憂的人,大腦中很少有容量去關注其他事物。”這種感覺,就好比一個餓著肚子的人去逛街,他是不會去考慮衣服好不好看,他會更多的去想如何找點吃的。而這個時候,你對未來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開始下降。

(心理學專欄作者吳在天語)對此,香港富翁田北辰有著真切的感受,他在一檔體驗底層生活的真人秀中,住籠屋,一大早起來掃街,一天到晚只想著如何省錢買面包,水也不舍得買,吃不好,也睡不好。

“沒有學歷、技術的人,為了活下去,不是住籠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但對于他們,最重要事情是下一頓吃什麼,怎麼會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未來怎麼發展?”(田北辰語)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至于住在站都站不起來的籠屋,多少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思考現狀和未來。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