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玩游戲,正確的應對方式是什麼?

解夢佬 6 0

帶著孩子去參加某個活動或者去朋友家里做客,孩子總喜歡鬧騰,咋辦呢?這時候很多父母慣用的方法是掏出“法寶”:平板電腦或者手機,打開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或者某款小游戲,孩子馬上就安靜了

帶著孩子去參加某個活動或者去朋友家里做客,孩子總喜歡鬧騰,咋辦呢?

這時候很多父母慣用的方法是掏出“法寶”:平板電腦或者手機,打開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或者某款小游戲,孩子馬上就安靜了。

但家長們也有煩惱的事:動畫片還好,孩子對游戲那可是相當地入迷,成癮了咋辦呀?

隨著現在智能設備 、游戲產業的發展,青少年在游戲用戶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較弱,更易對游戲產生成癮性。這既是青少年學業荒廢甚至輟學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家庭矛盾和沖突的重要誘因。“開了給孩子玩游戲的壞頭”,這成為許多家長的困擾。

而據《青少年成癮行為調研報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為網絡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盡管我國大多數青少年每天玩游戲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但依然有18%的青少年玩電子網絡游戲超過“4~5小時”。也難怪家長們擔憂了。

那麼孩子愛玩游戲的根源出自哪里?

放松感

首先,孩子在經歷了學習或家長的管教后,對放松的需要十分渴望,這時候會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而游戲具有放松、娛樂的功能。簡單又有趣的游戲是最簡單的方式,只需動動手指,輕松就能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怪不得孩子喜歡呢,就連很多大人也是游戲的忠實愛好者。

滿足感

很多游戲之所以讓人產生滿足,就是因為游戲中的殺敵、通關、收集等元素的設計,這些在游戲中取得成就或進步的獎勵,能夠促進多巴胺的產生,使孩子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喜悅。

掌控感

作為孩子,一般都很難擁有自主權,許多事情都被我們家長一手包辦了、而玩游戲時,作為游戲人物的控制者,掌控你手下這個游戲人物的一舉一動,替他做出所有的選擇,決定他的命運,會提高孩子的掌控感。

了解了為啥孩子會那麼喜歡游戲的原因后,如何降低孩子對游戲的需求呢?

有些時候游戲本身是一個“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親子關系當中本身就結下的一些“梁子”。

通過游戲能看到,孩子在關系當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樣在虛擬世界當中被滿足。

所以當家長在思考自己該怎麼做的時候,第一點是要關起門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這種親子關系中,是否出現了一些壓力或者狀況是需要去面對的。

建議父母適當地去了解一些游戲行業的發展,和年輕人的一些語境。不必視游戲猛于虎。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心態,叛逆,追求“酷”,意思就是孩子會覺得自己得做一些和爸媽和老師不一樣的事情,不允許的事情才夠酷。

但是,如果一件事情爸媽跟老師自己也做得挺來勁的,一個小孩兒他可能就覺得沒興趣了。他就覺得這個不夠酷,好像連我爸媽都做的事情,我就覺得很沒勁。所以,當一個爸媽對于游戲持一個比較中立、溫和的態度,而不是把他當敵人的話,有些小孩兒他自動就覺得這事兒也就這樣。

但如果說,你非常嚴肅地去反對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個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樣,開始死死地抱住游戲不放。

在玩游戲這件事情上,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后把監督執行的功能去留給自己。

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跟孩子聊的姿態,可以是:你玩游戲我并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個規則,去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玩游戲。

比如,有的孩子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孩子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自我管理的感覺,是給予孩子一種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覺。

如果父母能夠通過以上的調整,顯著減少對游戲的依賴,不管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會有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