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是生活中,最最常見的一個畫面。面對孩子哭,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反應。一般的家長會說:“你都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哭鼻子了。”“你是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呢?”暴躁一點的家長會說
孩子哭鬧是生活中,最最常見的一個畫面。面對孩子哭,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反應。
一般的家長會說:“你都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哭鼻子了。”“你是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呢?”
暴躁一點的家長會說:“哭有什麼用,再哭我揍你啊!”“不要哭了,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當然,也有溫柔一些的家長:“好了寶寶,我們不哭了好不好~”“不哭了,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哦……”
哭鬧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行為,也是最令家長焦慮的一種行為。
不管是哄一哄也好,或者是嚴厲壓制也好,都折射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父母都認為孩子哭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應該被制止。
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或者有親友在旁的時候,孩子哭鬧會給家長帶來尷尬和窘迫。
在我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里,男生要做翩翩君子溫潤如玉,女生要做優雅淑女端莊大方。男兒流血不流淚,女兒哭啼是軟弱。
對待孩子哭這件事,我們整個大環境就是不太接納的。分散到每個小家庭身上,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制止他,讓他安靜下來。
我們不妨試著覺察一下家長,覺察一下孩子,一起看一下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在想什麼,家長拼命地制止到底在怕什麼?
我家女兒今年3歲,性格有些內向,而且有點怕生。
前段時間,只要去親戚家,或者有親戚來我家的時候,我都非常緊張。尤其是有親戚喜歡孩子,想要抱抱她的時候。
經常還沒等她反應過來,就已經被抱了起來。等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在一個陌生爺爺的懷里,瞬間就嚎啕大哭。
從親戚抱起孩子到孩子哭,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這幾秒鐘我的心總是揪成一團,心里默默祈禱“別哭別哭”。
后來我又仔細回想,當女兒哭的時候,我在干什麼?
我一邊安撫女兒讓她別哭,一邊跟親戚解釋,這孩子就是怕生,平時咱們見得少,孩子還以為您是陌生人呢。
有“好心”的親戚教育我,跟我說應該怎麼鍛煉孩子,怎麼讓她不怕生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是羞愧的。
沒錯,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經常會覺得羞愧,仿佛自己養育者的職責沒有到位。
我們怕孩子哭,因為怕別人覺得自己沒有盡職養育孩子,我們怕孩子哭,因為怕自己內心的無力感隱隱作祟。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的確如此,孩子哭也許只是一種表達方式,這件事本沒有錯,只是我們內心不能接受而已。
其次,我們不喜歡孩子哭還因為在成年人的生存法則里,哭是一件沒有用的事。
我們不允許孩子哭,是因為哭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
想要玩具,哭也不能買;摔到了,哭也還是會疼。
可是,哭是沒有用的,難道笑就有用了?沒有任何理由,用“有用”去衡量一個情緒。
當我們跟孩子說出“哭沒有用”的時候,本質上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也是對我們自己情緒的不接納。
可能在成長經歷,或者生活中,我們被告知哭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的哭聲被壓制,所以我們也不能接受孩子愛哭這件事。
實際上,哭和笑一樣,都是人最正常的情緒,沒有對與錯之分。
情緒就像一個人的皮囊,我們總以為皮囊就是這個人,可實際上,真正的靈魂與動機才更值得我們關注。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哭的時候,不要關注哭這件事本身,而要去關注孩子哭鬧背后的真實需求。
那麼,為什麼孩子這麼愛哭,一言不合就要哭鼻子呢?
從進化的角度,當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幼崽沒有獨立的行為能力,不能用語言或者動作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怎麼辦呢?
他們會通過大聲哭叫,來通知同伴,盡可能獲得幫助。
孩子在生命早期,不能說話和行走的時候,餓了,渴了,累了,無聊了,尿布濕了,都是在發出一種求助信號,需要媽媽的幫助和愛護。
再大一點,他們摔倒了,受傷了還是會哭。這并不是他們不堅強,而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希望媽媽能夠來幫他排除危險。
身體上的傷痛不舒服,孩子會哭。心里難過委屈的時候,他們潛意識里會用哭來發出信號,來解決自己的不愉快。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在家長面前喜歡哭,是給予我們信任的表現,也是等待我們表達愛意的機會。
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只有在親密的人面前能哭。那是把自己的脆弱,展現給對方,希望對方能給我們溫暖。
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們把最真實,最感性的一面給我們,如果我們是壓制打擊的,那麼就相當于拒絕跟孩子表達愛,拒絕表現對孩子的支持。
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露在表面的只有十分之一,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表象。
水平面下方,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
允許并接納孩子哭,其實也是對孩子的情感接納。
微博上曾經曝出過一個長達4分鐘的深圳虐童視頻,一個女孩在桌子寫作業,卻被父母輪番毆打。
扇耳光、用笤帚肆意抽打、拽著頭發摔到地上……
更令人心疼的是,這個小女孩一下都沒有哭,而是淡定地整理好頭發,繼續寫作業。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已經麻木到連哭的能力都沒有了,那她的內心該是多麼壓抑,多麼千瘡百孔。
一個孩子,還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能力,這是一種純真,也是一種幸福。
不允許孩子哭,那麼他們的情緒和負能量就會囤積在心底。
在長大后的某個時刻,形成他們性格深處的自卑回避和不懂得愛自己。
當然,我承認孩子哭對于家長的耐心和情緒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孩子2歲以前,生理原因的哭鬧多一些,隨著他們長大,會因為各種事,在各種場合哭鬧,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嫌棄孩子丟人。
調節情緒雖然只有四個字,可是做起來卻并不簡單。有一個很簡單的小方法,就是我們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最委屈并且被忽視的時刻。
想一下如果我們現在可以和那個小孩對話見面,我們會對那個委屈地偷偷抹淚的小孩說什麼,做什麼。
我想我會蹲下來,抱抱她,甚至什麼都不用說。
既然可以這樣對待“自己”,那就可以這樣對待我們的孩子。想想自己曾經的委屈,也就能理解孩子的傷心了。
一個玩具,一塊冰糕對孩子的意義,不亞于一個心愛的人對成年人的意義。
其次,孩子情緒不穩定時,不提要求安靜等待。
任何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都渴望感受被看到,而不是講道理。安靜地等待他們把情緒發泄完,做他們的安慰者。
好萊塢明星賈斯汀·巴爾多尼分享過一張圖片,在一個商場里,女兒趴在地上哭。
這個畫面,想必各位家長并不陌生。孩子在商場想要買一個東西,用坐在地上大哭威脅。有的家長會選擇妥協,有的家長會生氣地斥責。
而賈斯汀選擇安靜地看著女兒,等待她哭完。
他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凈兼具的可愛靈魂,拼命演出這一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愿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象,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過無數次的哭鬧。
孩子此刻的哭,是一種試探,也是不能實現所求的一種沖突發泄,當他們知道父母的原則,不能買就是不能買,而且爸爸依然愛她,她自然就不哭了。
不妥協,不批評,態度溫和,也可以抱抱孩子,讓他哭完。
最后,孩子安靜下來后,一起商量解決對策。
大一點的孩子,他們的哭鬧是有深層次的訴求的。就像在商場哭鬧要東西這件事,并不是哭完了就結束了。
要讓孩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在告訴他們自己是被“看到”的。
同時,我們要跟孩子講清楚,不能買的原因。如果她堅持想買,那麼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或者通過別的方法“賺錢”去買。
對待別的事情也是一樣的,比如孩子怕生,我們可以告訴他們如果有不喜歡的人想要抱他,他可以怎麼應答。再比如孩子想要多看一會動畫片,我們可以告訴他們約定好的時間到了,大家都要做誠信的人。
我們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平等溝通,他們真的可以很懂事。
“不能哭”“小聲哭”都是對情緒的一種壓抑,它象征著一個人的情感是“羞恥”的。
其實世間很多事情并沒有解決的良策,很多事情只是我們心理上難以接受。能用哭一場排解憂愁,有何不可。
孩子愛哭是人類進化史上,留在我們潛意識里的自我保護機制,也是人類最真誠的情感流露。
孩子這一生,可能會遇到很多哄他們笑的人,但是未必有幾個真心接納他們哭的人。
讓孩子在我們的懷抱里哭吧,讓孩子敢于在我們的懷里純真。
作者簡介:妙黛,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還有一顆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90后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