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拒絕,偶爾拒絕一次還負罪感滿滿;●不會聊天,每次聊天都因害怕冷場不斷找話題;●不會表態,評論一件事要斟酌好久措辭生怕說錯話;●不找客服,就算買的不稱心如意也很少退貨自己忍
● 不會拒絕,
偶爾拒絕一次還負罪感滿滿;
●不會聊天,
每次聊天都因害怕冷場不斷找話題;
●不會表態,
評論一件事要斟酌好久措辭生怕說錯話;
●不找客服,
就算買的不稱心如意也很少退貨自己忍忍就算了;
●聊天經常撤回,朋友圈經常秒刪;
●對方一失落就緊張,對方一道歉就心軟;
●能自己完成的事情絕對不會麻煩他人;
以上幾條,你是不是全中了?
是不是甚至內心還有幾分憐愛自己:我可真是個為他人著想的小可憐啊。
然鵝,這看似主動的體諒,其實很有可能只是我們被動的迎合。
委屈自己,成全別人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討好型人格」,也稱為「取悅癥」
不過不用慌張,討好型人格在當今社會中非常常見。
常見到什麼程度呢?
我這個中秋節只追了2部劇,滿打滿算9個主人公,其中居然有4個都具有明顯的討好型人格。
第一部劇是部近期大熱的美劇,沒錯,就是「致命女人」。
這部劇講述了不同時代、同一房子內,發生的三對夫婦婚內出軌事件。
其中第一位女主人貝絲,每日做飯、熨衣、打掃,光下廚房,不上廳堂,更沾不得軟床。
她的生活完全圍繞著丈夫打轉,太太的身體,丫鬟的命。
甚至面對丈夫出軌的小三,她也難以質問出口,生怕讓對方難堪。
是一個善良的女人,但也是一個典型的取悅者。
第二部劇是部剛完結的日劇,沒錯,就是「風平浪靜的閑暇」
女主小凪經歷職場失意、情場滑鐵盧后,逃到了郊區,給自己放了一個并不短的人生小假。
小凪是一個非常在意氣氛的人,一直察言觀色,努力制造和樂的氣氛,盡量避免尷尬的氣氛。
所以,她強迫自己吃不喜歡的玉米,因為這是媽媽辛辛苦苦種的糧食;
她強迫自己和八卦女同事社交聚會,因為被排擠孤立是很糟糕的事;
她強迫自己每天早起花一小時拉直天然卷,因為男朋友說過最喜歡自己飄逸的直發。
感到壓抑、溺水、呼吸不過來,取悅他人實在是過的好辛苦。
快樂都雷同,悲傷千萬種,討好型人格并不是千篇一律。
美國作家哈麗雅特·布萊克在其暢銷書《取悅癥:不懂拒絕的老好人》中,將取悅分為認知型、習慣性、情感逃避型三類。
不過這三種類型并非互斥,一個人也可以同時并存1-2種類型。
這種類型的取悅者,通常是因為錯誤思維的指引,強迫自己做出了一系列取悅別人的行為,比如認為照顧自己就等于自私自利。
其中最典型的思維是「應該式」思維:我應該做個好人,我應該體諒他人,我應該顧及周圍氣氛。這些都是「應該式思維」的表現。
「致命女人」里的貝絲,就認為做飯洗衣是一個妻子應該做的事,是妻子的本分
習慣型取悅者的取悅行為是一種沒有意識的行為,他們的取悅行為就像上癮一般,自己本身并不會感到特別痛苦,但很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比如「風平浪靜」里的男二——權,是一個神經病制造機(被他吸引的女生都會變成郁郁寡歡的神經病),在我天朝,此類機器有個更為科學的學名,叫做:中央空調。
他對每個女生都很溫柔,廣撒網、精收糧,送給女生的家鑰匙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
但他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好的事情,他只是覺得此時此刻,面前的女生需要呵護,為了讓對方開心,他就這麼做了。
渣而不自知,大概就是他們的墓志銘了。
這一類型的取悅者,通常是由于害怕引發沖突而取悅別人。
比如「風平浪靜」的男主慎二,雖然是一個善于制造氣氛的高手,但本質上其實是一個尷尬癌。
幫助出軌老爸、整容老媽、vloger老哥不斷撒謊,在家族聚會上炒熱氣氛,都是為了避免家庭矛盾激化、逃避情感沖突的外化表現。
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取悅者,他們之所以形成討好型人格,或多或少都和家庭因素、童年記憶相關。
貝絲老公的大男子主義;
權從小在女性環境中長大;
慎二的家庭早就分崩離析;
而小凪,則是在施壓者媽媽的畸形教育下長大。
不吃討厭的玉米,就是害死玉米的兇手;不把天然卷弄直,就是丟人現眼的存在;
正是因為有這樣完美主義又絕對權威的媽媽,才會讓小凪無時無刻不處在內疚和焦慮當中。
為了緩解內心的負罪感、愧疚感,取悅他人貌似是最為簡單方便的有效方式了。
逃避可恥且無用,取悅他人是一種南轅北轍的緩解焦慮方法。
想要真正改善討好型人格,咸魚翻身把人做,我們可以認認真真地考慮以下幾種方式:
記得我六月份處于心情低潮,也是通過整理屋子來調節心情,當月小結的標題我還記得:「整出一個新世界」。
如果你也處于焦慮、傷心、痛苦的情緒當中,不妨嘗試在周末,好好地收拾一下屋子。
丟掉不會再用的老舊物品;
刪掉不想再見的多余照片;
甚至可以給自己的APP和朋友圈來一次死角清理;
然后
曬曬被子;
清洗廚房和衛生間;
大掃除后洗個熱水澡;
再給自己做一頓簡單的飯;
丟掉那麼多垃圾后,你也許才發現:
什麼才是生活中真正必要的,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說實話,拒絕太難啦,當面說一個「不」字能要我命。
我也是一個讓我拒絕會死星人,但現在我已經慢慢學會了和習慣了拒絕。
因為我發現,就算被拒絕,別人也不會怎麼樣啊,畢竟他們在提出要求的那一刻就就想到了被拒絕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下次想拒絕的話,不妨試試我剛學會的「三明治」方法。即:
● 第一層話術:積極面包:認同、欣賞、關愛、幽默
● 第二層話術:消極夾心:拒絕、建議、批評
●第三層話術:積極面包:鼓勵、信任、支持
比如你在逛商場時被某英語培訓機構大學生纏上,請求你留下聯系方式,幫助他順利完成兼職任務
你就可以給他塞片三明治:
1)我知道你很需要我的電話號碼,我大學時也做過此類兼職,確實很辛苦。
2)但我特別注重個人隱私,對英語培訓也沒有興趣,不希望隨意留下聯系方式。
3)不好意思,希望沒有耽誤你太多的兼職時間,也許你可以試試那邊那位小姐姐?
如果遇到特別糾纏不休或難以拒絕的情況,則可以喂完一片「三明治」后再喂一片「反三明治」,即
●第一層話術:消極面包
●第二層話術:積極夾心
●第三層話術:消極面包
也就是俗話說的,給個巴掌再來點糖。
再拿上文大學生為例,假如被塞了一片三明治后,他還是唐僧一般地嘰嘰呱呱,一定要你寫下號碼,不然你就不是個有愛心的人。
這時你可以真誠又堅定地給他塞一片「反三明治」:
1)我不能給你留下我的號碼,這涉及到我個人的隱私。
2)但如果你一定要我留個號碼給你,我可以現場杜撰一個電話號碼留給你。
3)假如這樣都不行,那我真的愛莫能助了。
(再假裝有人打電話來:喂?老公?沒事兒,就是有個小癟三一直要我給他留號碼呢)
把「我應該」轉換成「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選擇權。
比如:我應該照顧他的情緒,變為:我可以照顧他的情緒
照顧他人情緒不是我們的義務,而是我們的選擇權利。
要不要閱讀空氣,決定權在于我們自己。
取悅他人不如豐富自己。
風平浪靜中,小凪就給自己畫了一張夢想地圖,通過和朋友一起實現夢想,來賦予自己更多的能量。
這種實現夢想帶來的自我價值實現感,比他人的肯定,要充實的多了!
除了畫夢想地圖,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之外,
我們也可以寫一個「開心清單」,把做了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列出來。
可以是一些諸如跑步、看電影的日常小事,也可以是去土耳其看熱氣球、去鐮倉看煙火大會的小夢想,總之要滿滿當當至少20項。
平常的時候每天做一兩件小事愉悅自己,每一兩年實現一個小夢想讓自己更幸福。
討好他人,不如愉悅自己。
●互 動 話 題●
戰勝討好型人格
你還有什麼好方法嗎
評論區留言分享
一起變成讓自己喜歡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