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陸續返工,但是疫情還未結束,確診病例還在上升,醫生還在一線奮戰,我們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在這段不便與人多接觸的特殊時期,有人呆在家里太久,被憋出“病”來。煩悶、焦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陸續返工,但是疫情還未結束,確診病例還在上升,醫生還在一線奮戰,我們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在這段不便與人多接觸的特殊時期,有人呆在家里太久,被憋出“病”來。煩悶、焦慮、浮躁,像是個隨時會引爆的火藥桶。
心姐和一位朋友聊天,發現她早已不見往日的活力。
她說,宅在家太無聊,猛吃零食,減肥計劃也宣告失敗,還刷新了“五天不洗頭”的最高記錄。
原來下班都會約朋友吃飯聊天,現在疫情原因不能扎堆吃飯,突然變得無事可做,很郁悶!
無法忍受一個人回到空蕩蕩的家里,打開電視卻心不在焉,感到無比空虛,在臥室和客廳之間來回折騰,無所適從。
恕心姐直言,不會獨處的人,生活永遠是一地雞毛。
最近有個說法很讓人深思:你怎麼度過疫情,你就怎麼度過一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春節,原本熱鬧的節日,我們卻不得不長期呆在家里。
記得在巴厘島,每年的新年叫寂息節(也稱靜居日)。
節日的前幾天,大家身穿艷麗的民族服裝歡慶,喜氣洋洋。
而到了新年第一天,他們則整天閉門不出,不點燈,不生火,只是清食冥想,靜靜思過,凈化自己的靈魂,以求內心的安寧。
在那里,新年是與自己獨處的一天。
疫情期,我們有更多時間靜坐家中,這本是一個反省或提升自我的最好契機,每個人都可以認真審視自己的人生。
然而很多人只是宅家睡懶覺、玩手機,真正沉下心來和自己相處的人少之又少。
更為嚴重的是,現在疫情還沒結束,醫護人員還在前線拼死搏斗,專家們反復強調防護的重要性。很多人卻開始扎堆聚集,大批人流涌向旅游勝地,讓人既氣憤又難以心安!
經歷非典后,面對另一場災難,我們本該擁有更強的定力。
在疫情最中心的武漢方艙醫院,有張照片在網上瘋傳。
病房里,多數人都在睡覺或玩手機,只有一個年輕人戴著口罩,躺臥在病床上,聚精會神地讀書,書名是《政治秩序的起源——從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網友們稱他為“清流哥”。
他是武漢大學的博士,畢業后去美國深造,在回武漢看家人時不幸被感染。
內心越強大的人,越能獨處。清流哥看的不是書,而是一種高級的生活方式。
周國平有句話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疫情期,還有在病床上靜靜玩魔方的女孩;練瑜伽給予自己力量與希望的姑娘;邊接受治療邊做考研試題,立志考上武漢大學的大三學生……
他們在疾病和恐慌面前,在焦慮和浮躁面前,亦可以安然地和自己相處。
疫情之下的生活,是對一個人獨處能力的考驗,也是一次關于內心的修煉。
相處,是放大別人;獨處,是放大自己。
《科學》期刊的心理學研究發現:
很多參加實驗的被試者在百般無聊的情形下,寧可選擇電擊,也不愿意獨處 15 分鐘來進行思考。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害怕獨處?
心姐認為,主要有這兩種原因:
1. 人都有從眾心理,害怕自己不合群,于是為了合群而合群,勉強自己做很多不愿意做的事,實則是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的表現。
2. 有些人容易產生孤獨感,會出現“沒有人想跟我在一起”,“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等負面想法,感覺自己被排斥、被孤立,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種孤獨感,源自內在匱乏。
而孤獨感和有質量的獨處的差別在于:精神是否飽滿地集中在自己身上或者當下的事情上。
一個精神豐富的人在獨處時,總能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樂;但對一個精神空虛的人,接連不斷的聚會狂歡、吃喝玩樂的娛樂消遣都無法驅走那折磨人的無聊與落寞。
心姐有位朋友在職場打拼多年,高強度的工作和復雜的人際關系讓她倍感壓力。
后來她用自己掙來的錢獨自旅行,用心感受每一處的人文風光,在泰國學浮潛,在日本賞櫻花,在倫敦聽歌劇,甚至還體驗了很多人不敢玩的滑翔傘,整個過程全情投入,不亦樂乎。
周末早晨,她會去逛花市,捧一束喜歡的花回家。午后,她聽歌、沏茶、看書。晚上觀影或充電學習,心情舒暢。
高質量的獨處,不僅幸福感爆棚,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只有真正為自己而活,你的靈魂才會豐富而充盈。
這段時期,心姐也常常在家看書學習,更重要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復盤過去幾年的選擇,認真問了自己,想提升哪方面的技能,想和什麼樣的人相伴,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可以在獨處時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看書、畫畫、練字、觀影、做瑜伽、手工制作、定期整理房間堅持斷舍離、暫時放空自己、規劃人生等等。還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培養一項愛好、學習一項新技能,自主充電。
外界太過嘈雜,別在人群中迷失自己。無論性格外向或內向,都要學會獨處。
而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都在外力作用下學會了獨處。
一個人獨處時,經得起寂寞的考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心姐認為,獨處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也是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14 世紀歐洲黑死病爆發,薄伽丘隔離在家中,寫下名著《十日談》。
17 世紀倫敦鼠疫,牛頓獨居時被蘋果砸中,發現了萬有引力。
19 世紀俄羅斯瘟疫,普希金被困家中,三個月內誕生 6 部中篇,4 部長篇和 27 首抒情詩。
獨處,是自由做自己,也是沉淀自己最好的方式。
周國平在談獨處的時候說:
“ 獨處的確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我敢斷定他對于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擁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 ”
獨處的本質,是一個人在一個空間內處理與自我的關系。
而真正的成熟,是你可以坦然面對獨處的時候。
獨處,是一種精神的滿足。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淀。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你的獨處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只有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豐富且強大的人。
心姐愿我們終將與自己握手言和,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做事,方能從容應對人生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