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后,性格還可以改變嗎?

解夢佬 4 0

2020年春節后,在這個超長的假期里,《想見你》這部以愛情、穿越、推理、驚悚、懸疑、為一體的臺灣劇火遍了大家的朋友圈。它以口碑相傳,被網友評價顛覆了偶像劇一貫以來的刻板印象,從

2020年春節后,在這個超長的假期里,《想見你》這部以愛情、穿越、推理、驚悚、懸疑、為一體的臺灣劇火遍了大家的朋友圈。

它以口碑相傳,被網友評價顛覆了偶像劇一貫以來的刻板印象,從播出開始的8.1分到大結局時直接飆升到9.3。

27歲的女孩黃雨萱在兩年前失去了深愛的男友,他們感情很好,黃雨萱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一直沉浸在這份感情中走不出來。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劇中,黃雨萱竟真的穿越回到了另一個時空,開始了另一種身份和另一個人的人生。

劇中的兩位女主角,由演技頗為在線的視后柯佳嬿演繹,她一人出飾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生,一個是內向甚至孤僻,讓人敬而遠之的高中女生陳韻如,而另一個是外向活潑,人緣好朋友眾多的年輕白領黃雨萱。

當黃雨萱穿越到了陳韻如的身體,原本孤僻甚至有些陰郁的“陳韻如”瞬間變得開朗容易接近,不僅獲得了男主李子維的青睞,甚至全校同學都開始注意這個原本很漂亮但是總是很透明的女生。

后來穿越回去的黃雨萱離開陳韻如的身體,變回陳韻如的本體,不但很快被識破假裝黃雨萱,連人氣也大不如前,讓人不得不感嘆,不同的性格,決定你生活里的角色。

那麼,陳韻如是如何變成陳韻如,而黃雨萱又為什麼就是黃雨萱呢?

1.羨慕別人的好性格,是人之常情

上學期間,我們身邊總是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學習好,人緣好,走到哪里都好像自帶光環,吸引他人注意,跟他們接觸起來也毫無障礙,讓人覺得舒服。

工作時候,身邊也不乏這樣的同事,一呼百應,好像天生帶有領導才能,讓人愿意和Ta打交道。

你有時會默默羨慕,如果我也是那樣的好性格就好了。

就像《想見你》劇中的陳韻如,被黃雨萱占據了身體以后,不但個人形象有了很大提升,連一直喜歡但對自己無感的男生都喜歡上了自己。好性格似乎讓她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而當黃雨萱從陳韻如身體離開,想要繼續“黃雨萱性格”帶來的種種好處時,陳韻如不但覺得假扮另一個人很吃力,而且很快就被人識破。

那種被別人都表示喜歡“黃雨萱的她,厭煩陳韻如的她”更是徒增了她的痛苦。

羨慕別人的性格,甚至幻想成為某個人,是人之常情,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是要求自我進步的一種表現。

人總是期待更優秀的自己,占有更多更好的資源,而好性格是各種好機會發生聯系的必備條件。

但是好性格并非從天而降,對性格的改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2.家庭對性格塑造的影響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有著各種親密關系的人更快樂,更有利于塑造好的性格,這些關系包括父母關系、朋友關系、同伴關系以及戀人關系等。

人一出生,首先面對的就是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和父母的關系好,往往會讓孩子更有底氣與外界打交道,因為他們相信外部世界也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是溫暖友善,熱烈回應的。

反之,在親生父母身邊得不到相應溫暖和支持的孩子,就會在與除父母以外的外部世界發生聯系時產生障礙。

電影《天才少女》中,女主人公小沼從小就是個安靜內向的女孩子,她喜歡收集一些漂亮的小玻璃珠、糖紙之類的小玩意,小心翼翼裝在自己的“藏寶盒”中。

但這些在她強勢的母親看來就是一堆垃圾,不但把她視若珍寶的這些收藏給全部扔掉,還在小沼成長過程中總是干涉她各種想法和行為。小沼變得越來越沉默,到了高中以后因為性格問題,融入不到人群里,就退學在家,而父母也在這個過程中離婚,各自為家,更讓小沼變得越來越孤僻。

專制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孩子沒有機會表達,也沒有人關心他的感受,這些都會間接影響孩子的自信,致使他們溝通技術不夠好,焦慮程度也會更高。

在《想見你》中,陳韻如的父母鬧離婚,兩個人都想帶走唯一的兒子,而把女兒推給對方,重男輕女的觀念非常嚴重。

陳韻如平時和母親、弟弟一起生活,母親做的是陪酒工作,這讓陳韻如感到羞恥和自卑,曾經在路上偶遇母親卻假裝不認識,自己匆匆跑開。

自我價值長期得不到肯定,陳韻如面對外部世界是恐慌的,厭惡的,她希望自己在這個世界消失,以至于劇情發生到后來,大家都在尋找殺死陳韻如的兇手時,才猛然發現,陳韻如是死于自殺。

反觀黃雨萱的家庭環境,父母充足的愛給了她強大的安全感,當僅僅7、8歲的她走丟的時候,她并沒有表現出來特別的恐慌和緊張,與年長自己十幾歲的“大哥哥”相遇,兩人有吃有喝有聊,最后被安全送回家中,還大聲要求對方“不可以忘了我”。

當父母自己的感情一團糟,就無暇顧及孩子的感情需要,自我價值的形成需要父母對孩子表達關注,傾聽孩子的內心,充分給孩子選擇權,培養孩子的自主感,擁有自我價值的人,才有可能勇敢熱情地與外部互動。

父母是與孩子朝夕生活在一起的人,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

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愛,就等于是得到整個世界的關注和愛,對孩子的影響無可比擬。

3.性格并非一成不變

人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麼,是否性格就是一成不變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句話混淆了時間概念,人的性格是有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組成的,我們常見到這樣的例子,某個人經歷了一些打擊或者挫折,性格變得沉穩,人也成熟起來。

為人處世本來就是性格的外在表現,是隨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隨時改變的。

人不能選擇出身,原生家庭也不可能百分百影響個體的性格,因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個體,人的大腦思想受控于個體本身。

我們見過這樣的例子,父母都是名校高材生,家里書香門第,然而孩子卻資質平平,似乎父母或家族的基因沒有得到傳承。

也有的父母目不識丁,卻教出考上名校的學霸孩子。

我的一位熟悉的朋友,是從初中就認識的同學,上學期間他性格內向,話不多,在他的教師評語和賀卡中,常常見到的是類似他“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評語。

但是后來上了大學,又工作幾年后,再見他,就有了變了一個人的感覺,健談、情商高,為人處世恰到好處,據他個人解釋,工作后經歷的多了,在過程中默默學習并試著改變,因此性格有了較大變化。

美國醫學博士,兒童心理咨詢師,《登天之梯》的作者布魯斯·D.佩里說:

“我們人類這個物種的奇妙之處就在于能夠學習,我們的記憶和我們的科技能夠讓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以及前人的經驗中獲益。”

無論是讀書,或是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說話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成為那個期望中的自己。

4.無論是陳韻如,還是黃雨萱,性格各異的她們都是組成這個異彩紛呈世界的一抹色彩。

即使是性格孤僻的陳韻如,也有默默支持喜歡她的人,人的性格,也不能單純以內向或者開朗來評價好壞。

也許只是堅持自我,就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作者:蘇青荷,碩士,撰稿人,永遠學習,永遠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