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棄的智慧,我們需要學會放棄一個人

解夢佬 4 0

為什麼我們需要學會放棄一個人?一些高尚而又合情合理的原因,讓我們把成熟善良和不放棄別人的能力混為一談。我們文化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總是堅守并信任他們所愛之人:在困難面前,他們不會

為什麼我們需要學會放棄一個人?

一些高尚而又合情合理的原因,讓我們把成熟善良和不放棄別人的能力混為一談。

我們文化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總是堅守并信任他們所愛之人:在困難面前,他們不會認輸;他們忍受艱辛和磨難;逃跑是不忠的表現,他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可有可無的:但人絕不是。

這個博愛而又慷慨的真理,可能少了一個重要的警告——那就是健康和成熟。我們有時也需要一些智慧來放棄一兩個人,不要總是心存懷疑卻依然無限期地對他們報以寬容。

這并非意味著一定要再原諒他們一次,不要總是想象他們說的和做的那些輕率而又不友善的事情背后其實有著美好的事物。

可能我們必須要對某人絕望那麼幾次,這樣才能夠對得起自己,即便會付出一些代價。

我們在孩童時期,可能就意識到自己無法放棄自己的照顧者,這可能是最典型、也是最令人遺憾的方式。

由于孩童的天性和環境,孩子們無法放棄那些照顧他們的人。如果后者是令人失望的或殘酷的,孩子們向我們展示的,就是一些令人感到苦惱的例子:

他們想要不惜一切代價,與一個給予他們愛的人繼續保持關系。即使這種愛摻雜了最黑暗和最有害的因素,即使他們在情感上被忽視、被冷漠、不可靠、卑鄙、粗暴、失信,甚至被更糟糕的情況所困擾。

孩子們仍然會這樣想:“也許他們會改變的。”

孩子對所愛的人有無限的信心,相信他們能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否由外部的證據支撐。

孩子想象著他們的監護人最終會領悟,會重新思考他們的處境,并看到光明。

孩子們以一種奇特的思維方式堅持認為,成年人即將會把自己變成孩子們所需要的樣子。

“也許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壞的,但內心是好的。”

天知道外表的東西能有多麼不好,可能會有大喊大叫,推諉搪塞、徹底的獸性,但孩子們堅持認為,在重要的事情上,成年人是好的,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的本質是甜蜜的、感人的、溫暖的、體面的。

孩子們可能是成年人最惡毒情緒的發泄對象,但他們始終是成年人最忠誠、最熱誠的捍衛者。

“也許是我的問題,也許是我不好。”

問題本身是不容置疑的,但它們的起源是可以篡改的,在這個問題上,孩子們表現出來了一種強烈的悲劇性想象力,是的,周圍確實有各種不好的事,但那一定是因為他們自己,那個孩子,最終要承擔某種程度的責任,要是他們可以改變生活的話,成年人可能不會怎麼棘手。

需要首先避免的想法是:成年人可能只是一個卑鄙自私的平庸之輩。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寧愿自己做一個怪物或可憐蟲,也不愿意承認自己落在一個不值得尊敬的父母手里。

“不會有更好的人,也不會有更好的辦法。”

孩子們沒有選擇,他們不能逃跑,不能重新開始或者說,他們已經受夠了,他們的世界并不寬廣,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童年是一個開放的監獄,因此,孩子們甚至不會想象自己在其他環境中是否會過得更好。

那些抱怨最多的孩子,甚至都不敢提高一點聲音。

令人害怕的是,以上每一種情況都有成人的版本與之對應。在某些不愉快的關系中,我們無助的應對方法,可能和最不幸的孩子一樣多(也許那個孩子就是曾經的我們),這些就是我們處在這種狀態中的證明。

為什麼我們備受責備,為什麼它們是無辜的,為什麼我們不能離開?尤其是我們這些堅持并擅長不放棄的人,需要在一堂聽起來有些奇怪的課程中領悟——有時我們不必那麼一味的信守。

我們需要知道有些人并非如我們想象,有些人是不會改變的,他們的性格因為創傷而封閉。

無論他們說什麼,無論他們多麼強烈的承諾,他們永遠不可能表現出任何的進步。

我們需要知道,與我們想象不同的是,有些人并不是完全好的,我們也不一定是問題的所在,我們需要學會責備,學會生別人的氣,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我們而言非常陌生的事情——離開。

這不是懦弱或性格軟弱的表現,這標志著我們終于學會了愛自己,把我們的需求放在了他們本該在的位置,這也是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