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析跟性別有關的概念?姜餅人的兩腿之間部位是指派性別,也就是生理性別。孩子出生后我們通過生殖器官來看是男性還是女性,但有些孩子生殖器官的樣子不是很明確,比如某些女孩的陰唇過
如何辨析跟性別有關的概念?
姜餅人的兩腿之間部位是指派性別,也就是生理性別。孩子出生后我們通過生殖器官來看是男性還是女性,但有些孩子生殖器官的樣子不是很明確,比如某些女孩的陰唇過大很像睪丸,我們就很難從外生殖器官判斷性別,只能通過性染色體來判斷。
姜餅人的大腦部位是性別認同,即我們的大腦感知到我到底是男性還是女性。大腦所感知到的自身性別跟實際性別絕大部分是一致的,但也有少部分會不一致,這種情況下他們會通過變性手術改變自己的身體,也有人選擇不做變性手術。
性別表達是指我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在社會中,比如著裝打扮和溝通方式等。性別表達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首先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期待;其次是從小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再次是學校、老師、媒體等對男孩和女孩的要求;最后是基于自身的需求,選擇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我們做出個人選擇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傾向性。如果尊崇外在的標準,那麼內心可能會有一定的壓抑;如果認為活出自己最重要,那麼就需要抵抗一部分來自外在的壓力。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找到平衡點,既保留自己的需求,又整合外在的影響。
心臟部位是性和情感的傾向,即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就是告訴我們性和情感傾向是一種內在感受,我們會被哪方面的人吸引。
如何給孩子做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生理性別內容,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生理性別,解答他們的困惑。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問家長:“為什麼小男孩站著尿尿、小女孩蹲著尿尿?”“為什麼小女孩穿裙子、小男孩卻要穿褲子?”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繪本、圖片和視頻來讓他了解男女之間的差異,不需要去找真人圖片,也不需要太過詳細地描述生殖器,只用一些線條勾勒出男孩和女孩身體的樣子就可以了。在講述的時候,要用平常的態度跟孩子講身體器官,包括眼睛、嘴巴、鼻子、胳膊、陰莖等,同時告訴孩子,男孩子的身體有陰莖,女孩子沒有。
有些家庭中,孩子可能會直接問家長:“爸爸媽媽,我能跟你們一起洗澡嗎,我可以看你們的生殖器官長什麼樣嗎?”有些家庭為了做性別教育愿意給孩子看自己的身體,對于很小的孩子來說這沒什麼問題,因為他還沒有明確的性意識和隱私意識,但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一定不可以。
我們要記得,千萬不要以犧牲家長的方式來給孩子做性教育,因為性教育與其他教育不同,它涉及很多感受——包括知情同意,所以家長要清晰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如果此時不愿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卻為了做性教育而選擇犧牲,那麼對孩子來說,傳遞出去的感受可能是一種傷害。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性別認同?
其實這部分不需要教育,而是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覺察出自己對性別的判斷即可。性別不會發生改變,從出生就基本存在了,孩子要做的,就是在成長過程中去發現。如果孩子在自然發現和覺察中沒有遇到任何困惑和問題,那麼就不需要教育;如果遭遇了情緒和感受的困境,那麼家長就要給予幫助。
所謂的困境,就是孩子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一致。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希望自己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這樣才會被接納,但當他有一天發現自己的主觀感受與軀體性別不一致時,內心會產生極大的沖突和困惑。
孩子的性別認同一般發生在2~7歲的時候,這個階段發展結束以后,他才能感受到性別認同到底是什麼。我們能做的,不是去改變孩子的感受,而是給予更多的愛和鼓勵。他已經承受了非常多的困惑和壓力,如果家庭再不給予接納,他就會產生很多心理問題:孩子遭受壓力的時候,會陷入抑郁,甚至會有自殺風險。
孩子在進行性別認同時會受到社會的影響。中國社會在不同時期對男性和女性的期待不同,古代女性要相夫教子,現代女性更強調獨立,擁有自己的事業。不同的國家文化產生不同的社會期待,西方國家認為男性要回歸家庭承擔育兒責任,他們會給男性放比較長的陪產假,而我們國家認為男性養家糊口比較重要,但這樣的觀點也在日益發生改變。不僅僅國家之間文化的差異較大,同一個國家不同家庭的價值觀也不同。有些家庭認為女孩長大后要嫁給一個好男人組建家庭,但有些家庭則認為女孩長大后要能夠獨立自主地生存。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最初我們認為男性和女性的差異是由先天的基因決定的,但實際上卻是后天培養的結果。比如,男人更理性,女人更感性。哈佛大學曾做過相關研究,他們嘗試把人的大腦定義為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認為男性大腦更理性、喜歡運動,而女性大腦更感性、喜歡藝術等。結果發現,每五位男性中有一位女性大腦,有女性大腦的男性在藝術上更有發展;每七位女性中有一位男性大腦,有男性大腦的女性更善于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人并不是生來就具有男性和女性大腦,而是受后天環境的影響。
孩子小時候的所有行為都是外界有意或無意強化出來的。隨著孩子慢慢成長,自主意識開始覺醒,會慢慢感受到自己內心到底想要什麼。孩子在成長中會思考“我是誰”,其中就包括性別的表達。男孩可能發現自己并不喜歡玩足球和跳繩,女孩發現自己并不喜歡洋娃娃和穿裙子,而是更喜歡穿短褲玩跳竹竿游戲,于是他/她開始思考:我的表達在環境中是否合適?父母、老師等周圍的人是否接納我?在一系列考量后,他/她會決定怎麼做。
家長做性別教育的時候,首先要對自己接受的性別教育有一部分覺察。我們可以做一個小練習,就是準備一個性別盒子,回憶自己從小到大聽到的所有跟性別有關的話語,包括來自家長、老師、社會的話語。比如,媽媽說女孩吃飯不能發出聲音,晚上不能超過8點回家,要學會做飯等。寫下所有跟性別有關的要求,然后分析每個要求給你帶來了哪些好處和問題。這樣一來,你就會清楚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做什麼樣的性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