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玄幻故事、話劇里有太多歌頌愛情的橋段,古往今來,這個主題依舊吸引人們的目光。情竇初開、懵懂無知的身著白襯衣的少男少女們,花季燦爛的時光,所有的心思都被如夢似幻的愛情給勾走
小說、玄幻故事、話劇里有太多歌頌愛情的橋段,古往今來,這個主題依舊吸引人們的目光。情竇初開、懵懂無知的身著白襯衣的少男少女們,花季燦爛的時光,所有的心思都被如夢似幻的愛情給勾走了,縱使公園綠道上一對手牽著手的古稀老人,就著陽光回憶的也全都是當年癡癡的模樣。
關于愛情,它來源于親密關系,親密關系自然也離不開它,兩者相伴而生。兩個人因各自需要完成生命的升華而需要關系。在遇見對方之前,自己的真實模樣可能只有池塘一隅,未知的部分讓人既害怕又興奮,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跨過山和大海,在茫茫人海里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目的不是為了把對方當成填補我們殘缺已久的遺憾或空洞的補血品,而是在與他/她的相處中,我們能有看清自己全貌的機會。
進入社會之前,我們是爸媽的心頭肉,吃喝穿住行幾乎都可以通過我們的語言功能而實現,這會形成一個假象,似乎我們生命的意義只是為了呼吸空氣、滿足細胞分裂所需的養分、獲得世間已存在的美好,把坐享其成當作理所應當的饋贈。然而,這一切只能理想國度里發生,并非造物主的本意。
我們的手能抓取食物,腳能帶我們去遠方,注定我們這一生行走的道路需要自己開拓。
開拓的象征性含義投擲于親密關系中時,我們需要做的是為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承擔。兩人的關系不再是父母與孩子供與給、支持和被支持的喂養關系,在成熟健康的關系里,兩個人是站在同一條線上、乘坐同一條船的伙伴關系,是平等的,互不相欠的關系。
探尋未被照亮的真實自我時,我們需要同伴的幫助,是友好的向對方表達:你可以和我一起探索世界嗎?,而非頤指氣使地命令對方為自己付出。不含自我犧牲的關系里就不會存在抱怨與指責,彼此身上的觸角才不會變成扎傷對方的尖刺。所謂磨合,更多的是指接納,接納自己欲求未滿時的失落,接納對方或有殘缺的不完美。
或許這樣的關系狀態并不能滿足一些人的期待,他們干涸龜裂的心田寸草不生,平等的關系帶來的雨水只能起到望梅止渴的療效,卻不能從源頭上真正解渴。是他們要的太多?從某方面來講,他們有這樣的需求在所難免,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在干旱中虛度,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待,會為他們的現狀感到無奈,如同對身患重癥的患者產生同情,我這麼說好像有些過于嚴重,貌似給這類人判了終生監禁,但現實情況可能就是不堪入目的殘酷。心理上的頑疾比軀體更優勢的地方在于時間,他們至少還有機會重新迎來傾盆春雨。
這類人屬于不自愛的人群,簡單說是自己不夠愛自己。
愛自己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讓自己擁有安全感,積極關注自己的感受,欣賞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不足。這幾點看上去很容易做到,實際上卻是許多人難以逾越的溝壑,時常出現的夢魘。當一個人沒有安全感時,就容易多疑且糾纏;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也就難以共情對方的感受;無法欣賞自己的優點遮蔽了發現對方身上優點的眼睛;做不到接納自己就容易放大對方的不足,這每一條都能侵蝕關系,潰爛崩塌只在一瞬之間。
內心貧瘠是情感的困難戶的通病,以弱者的姿態搏得他人同情憐憫是他們慣常使用的手段,表面上與對方達成攜手奔赴美好未來的志愿,實質上是把對方當做情感的供血庫,巧妙利用對方的善良加以控制與剝削,他們在享受愛情滋養的同時,對方可能會陷入自責與愧疚之中,想要發泄心中的憤恨卻找不到目標,久而久之,情感溫度降至冰點,離開成為唯一的選擇。這時,“情感困難戶”們會站在道德高點指責對方忘恩負義,又或扯著衣角苦苦哀求不要走,這是孩子常用的俗套把戲,看清本質的人是不會在錯誤的關系里重蹈覆轍,沒有人會把自己奉獻在無窮無盡的黑暗里。
缺愛的人,問題之初或許并不是他們的錯,但也成為不了脫罪的借口。
他們首先要回到當下,回到自身,需要明白安全感是自己給的,自信是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在傷心難過的時候需要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這是愛自己的第一步。
第二步,切勿把內心的幻想投射給對方。要弄清幻想與現實的邊界,知道哪些部分是幻想世界的,哪些是現實世界的,并懂得幻想世界里的想法必須通過努力行動才有變成現實的可能性,這個認知非常重要。這避免把對方當成全能的神,更準確說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滿足你的一切需求。
第三步,獲得愛的前提是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并把鏡子上的灰拂去。當你在找尋自我的道路上感到艱辛時,你就能體會別人的不易,這是鏡子的作用,不扭曲他人的情感,也就不會造成無謂的傷害。
完成這三步曲不需要”溫酒斬華雄“那般迅速,它需要水滴石穿式的專注與堅持。成為一個自愛的人是一個結果,這并不會使你感到驕傲,值得欣慰與回憶的是整個過程中的體會,它在時間的壇子里按照它自己的節奏發酵著,我們偶爾拿出來細細品嘗一番,還能口齒留香,氣味悠長。如同那對暮年中的情侶,老太太擰著老頭子的耳朵,像往常一樣,羨煞旁人的熟悉且溫暖。
自愛之人人自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