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是“心理投射”

解夢佬 8 0

在做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我聽到很多求助者都會說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者是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以及內心經常會感到恐懼和焦慮。這些問題如果僅僅是從表面上給出一些方法來解決,往往會在

在做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我聽到很多求助者都會說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者是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以及內心經常會感到恐懼和焦慮。這些問題如果僅僅是從表面上給出一些方法來解決,往往會在短期內就反彈,即恢復原來的狀態。因為這是一種“心理投射”現象,本質是內心當中有一個“聲音”并不接納自己。

什麼是“心理投射”?

小的時候,父母對于我的學習很重視,經常要求我要好好學習,如果我哪一次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會遭到父母的嚴厲批評甚至打罵!可是他們越是這樣要求,我就越是緊張,一緊張我就學不進去,所以成績就越來越差,很多年過去了,我卻還是會覺得自己很差勁,會很自責,難免就會在意別人的看法。

現在我已經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非常愛我的孩子,我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得到快樂和幸福,可是我又總是在無意間去嚴格的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如果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我也會很生氣,甚至去打罵孩子。

我發現自己越像原來的父母,我很愛自己的孩子,不想讓他再像我這樣。如果我不去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很可能我的孩子長大以后也會成為一個沒有自我,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的人。

例如,從一只貓身上,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出它的前主人待它如何,這也是一種心理投射。

你在一只貓面前舉起巴掌,貓突然就驚恐而逃,這說明它經常被主人打;

如果它表現的淡定自若,說明它沒受過虐待和恐嚇,以為你要愛撫它。

對于貓來說,它對舉巴掌行為所做出的反應,就是一種心理投射。

上面這是一位學員在做咨詢的過程當中的描述。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他目前的形成方式,其實就是父母在他童年時期教育方式的投射!也就是說,在他的身上,特別是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這就是一種心理投射,每當他看到孩子的成績不好的時候,想發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就是將父母當年對自己的高期望,投射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愿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征,不自覺地反應在外界事物或他人身上的一種心理作用。

人為什麼會產生”投射心理“?

我們在年幼的時候和媽媽建立的那種關系,就好像是一個生活的模版一樣,如果那個時候媽媽對我們是友善的、慈愛的、容易接納的,那麼我們在后來的成長過程當中和任何人的關系就會充滿了友善、慈愛和接納的味道;而如果我們在幼年的時期媽媽對我們經常充滿了攻擊性,總是會批評、指責和打罵我們,讓我們經常體驗到的都是敵意的話,那麼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與他人的關系就會是緊張的,總是會感到擔心和害怕的,而且防御心理也會比較強,當別人提出一些問題的時候,也會產生敵對心理,以及猜忌和不安的。

所以,童年時期和父母的關系,會影響著我們長大以后和其他人的關系質量。

那些總是不斷擔心別人會不喜歡自己的人,是在通過心理投射的方式,把這種擔心撫養人可能會不喜歡自己的思想,投射到身邊那些在乎的人身上。那些總是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人,也是投射了早年經歷當中父母對自己的看法。

比如有一個男生,從小父母的管教比較嚴格,對于他學習成績的關注,要遠遠大于他對其他需要的關注。他長大以后找了女朋友,雖然這個女生很優秀,可是他卻總是擔心女生會拋棄自己,會和自己分手。因此不斷的通過種方式去試探對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告訴別人他談戀愛了,也是因為他內心沒有安全感。

如果長時間的陷入這樣一種狀態,就難免會出現焦慮和抑郁。所以,如果你也出現了心理投射的情況,就要學會放棄完美主義,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嘗試著接受一件事情的不確定性。當你開始接受自己的時候,就不再那麼焦慮,投射的心理就會慢慢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