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愛的時候,越容易有的2種傷害

解夢佬 6 0

一提到家,我們經常會想到一個詞:愛的港灣。可以說,家是我們補充心理能量的地方。但也有很多時候,家也是一個讓人感到煩惱、甚至備受傷害的地方。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明明動機是好的

一提到家,我們經常會想到一個詞:愛的港灣。

可以說,家是我們補充心理能量的地方。

但也有很多時候,家也是一個讓人感到煩惱、甚至備受傷害的地方。

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

明明動機是好的,想給家人很多很多的愛,但是在對方看來,卻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以為是愛,其實帶來的是傷害,這是很多家庭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生活中,這種“不當的愛”表現形式有很多,這里我們簡單討論兩種。

1. 忽視個人的意愿

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多人是缺乏,甚至沒有邊界意識的。

當我們說彼此之間關系好,很親近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

也就是說,兩個人之間的邊界越模糊,越是感情好的體現。

這種邏輯在家庭的情境下達到了一個頂峰,常常呈現出共生的狀態。

這種共生不僅體現在物品上的共有,還體現在精神層面的一致。

簡單來說,就是一家人應該心往一處想。

我喜歡的,你也“應該”喜歡;我討厭的,你也“應該”討厭。

假如我不喜歡一個人,而你卻喜歡TA, 那麼我就會感到很受傷,甚至有一種你“背叛”我們之間親密關系的感覺。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一旦不喜歡子女所選擇的愛人,就會勃然大怒,用各種方式強迫他們分開的原因。

當父母這樣做的時候,潛意識中是沒有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個人的意愿這樣的概念的,他們會憑本能地以為:

我的孩子是我的一部分,在想法上一定要與我保持一致。

所以,我不喜歡的,你也應該不喜歡。

中國式的親情,很多時候只能求同,而不允許存在差異。

而且很多父母覺得,即使孩子的意愿被忽視,也不是一個多麼嚴重的問題。

人的想法都是會改變的,我是為你好,所以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對你的好。

但實際上,個人意愿并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和按照別人的意愿過一生,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當一個人的個人意愿總是被忽視,甚至被打壓時,要麼會徹底妥協,變成一個沒有自我,過于依賴他人的人;要麼會變得很叛逆,用種種極端的方式來維護自我。

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對其個人的成長,包括家庭關系都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

2. 不會好好說話

家人之間說話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聊著聊著聲音就大了起來,聲音大著大著就吵了起來。

對很多家庭來說,他們之間的溝通基本上就是以吵架的形式來進行的。

為什麼家人之間這麼容易爭吵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

大家都習慣了說,而不習慣聽。

我只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能認真傾聽別人的想法。

這就導致了這樣的情況發生:

要麼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斷,讓家變成了一個火藥桶,經常火氣十足;

要麼彼此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在家里的時候變的越來越沉默,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之所以如此,從更深的心理角度來說,是因為很多人無意識中把平等的關系變成了一種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

平等的關系看重的是彼此都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并增進相互理解。

而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看重的是自我意志的彰顯,而不在意對方究竟怎麼想。

所以,當一個人很善于說,卻很少聽別人講的時候,意味著這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過于自我了。

這提醒我們,當你發現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時總是說的太多,而且說著說著就容易急的時候,不妨問一下自己,自己有沒有給對方說話的機會,有沒有認真地傾聽一下對方內心真實的聲音?

耳朵打開了,愿意傾聽了,真正有效的溝通才真正開始,而情感上的交流才成為可能。

以上可以看到,在家庭當中,愛很重要,但愛的方式同樣重要。

而這,恰恰是我們很多人欠缺,和值得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