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空虛最傷人,相互支持最給力

解夢佬 5 0

那天在督導中有個學生發來了一個12秒的視頻,問我該怎麼辦?那個視頻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有個中老年婦女的聲音(沒看到人)對著對面的許多大樓喊話:“對面的,窗戶打開吵會子架吧,要瘋了

那天在督導中有個學生發來了一個12秒的視頻,問我該怎麼辦?

那個視頻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有個中老年婦女的聲音(沒看到人)對著對面的許多大樓喊話:

“對面的,窗戶打開吵會子架吧,要瘋了……有沒得人喏!”

聲音聽起來很是絕望。是的,太安靜了,靜的讓人內心發慌。

疫情產生的恐慌,大家都看得到,聽得到,也有機會幫助得到,但被要求待在家中人的恐慌,孤寂與無聊所產生的零零種種的感受,卻很難得受到重視。我感謝這位女士,她提醒了我。這幾天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第一線的義務人員及其家屬,而較少注意到普羅大冢。

由于有疫情的關系,大家必須停止往外跑的腳步,被動的待在家中。

剛開始,面對這麼一大段的時間,以及向往很久的空間,終于有個理由不必“社交”,不必戴面具去“應付”他人,很是開心。此時,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必想著去上班,去打卡,真是美呀!

一開始,在朋友圈中看到許多人曬出與家人共處的美好甜蜜;為孩子讀繪本的幸福;自己靜心打坐的平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雖然受到控制,但此起彼落不知來源與病毒正確與否的信息與視頻,人們開始心急浮躁,不知所以。

逐漸的,在不確定的,不安定的感受中,人們要面對的是“自己”。

被封城的朋友,整天提心吊膽。

想出門買個菜,補充點日用品,也擔心會受阻止與被傳染。

原本補充體力的睡眠,此時變成了往壞處想的惡夢。

身體碰到了床也睜著眼睛久久不能入眠。

有些社群成為“扯淡吵架”“謾罵指責”的發泄所在;原來期盼的時間及空間在沒有結束盼頭的情況下,內心出現了空虛的黑洞。

在沒有封城的地方,由于疫情成為第一級的大事件處理,人們更是不確定:

我到底可不可以出門?

我如果出門的話會不會感染?

在一塊聊天本是開心的家人,話說完了,笑容也僵硬了。然后又開始擔心疫情會不會嚴重的傳到自家的城市。

無所事事又沒有和外界做有意義的互動下,人們是會混亂的,恐懼的,不安的,以及胡思亂想的。這種氛圍會讓人抑郁、生氣、崩潰,甚至誘發爭吵作亂,打架等行為。

所以,指責、謾罵的文字也滿天飛。憤怒、哀傷、難過的情緒也彌漫著。其實,現在最能增加病毒感染的,就是這些負面的能量。

同時,這兩天我看到很多群在轉發各自在家的活動視頻,有頂著水桶披著被單子舞獅的;有將家里每個區塊當成景點來介紹的(稱洗澡噴頭為新型瀑布,還給了個很有意思的名字);也有介紹在家中堆樂高的;也有介紹做菜,做點心的;還有發勵志視頻的。也有很多對武漢支持打氣的鼓舞人的文章。看了這些視頻及文章,我也受到支持,溫暖之情油然升起。希望又一股股的充滿著內心。

無聊空虛最傷人,相互支持最給力

1. 人們天生的需要就是“利他”

——這樣他可以得到自尊、自信及成就感。

2. 人們天生的需要就是“與他人連接”

——這樣他就會有認同感及歸屬感。

3. 人們天生的需要就是“有目標”

——這樣他的心就會踏實下來,有安定感。

4. 人們天生的需要就是“有規律”

——這樣他的內心就會有次序感,知道如何自處。

利他與連接,是達到有目標及有歸屬及自我認同的最好的方式。如果每天都做了利他行為與外界連接的安排,內心的規律感就自然形成。我在這里要邀請所有的人,開始向外連接,連接本身就是利他行為,并且讓它成為每日必要做的事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社會環境的是“不安、恐慌”的,這些所產生的氛圍是“冷”“硬”“沉重”、“焦躁”,與“隔離”。我們需要做的是讓每個人成為那像星星一樣的小火苗,讓周圍燃燒及照亮起來,并且充滿溫暖,帶來希望。

在朋友及同事之間,近日開始打電話,視頻及微信語音,原本很心塞的我,覺得不再那麼難受與擔心;朋友們也表示這種支持很及時,內心也逐漸穩定。因此,我在這里

建議成立“星星之火支持群”。

如何進行?

1. 每人每天定個目標,給至少5個人打個電話,互相問候,溝通一下現況,支持彼此的情緒。這種支持不需要有專門的訓練,不需要太深入,只要能夠發揮連接的效果就行。

2. 每個人可以組成有特殊目標的小群(大約5-6人):

讀書群–共同讀一本書,交換心得。

烹飪群–透過視頻在自家做菜,并分享做菜的心得。

助人技術群–練習將所學的拿出來練練。

兒童故事群–由大人帶頭給孩子們講故事

青少年支持群–由青少年自行組織或是有能力者來組織帶領。

其他任何群。

當然,我的思想還是比較窄,需要更多的人來集思廣益。重點是:

大家手聯手,心連心,一起在黑暗中前進,在黑暗中體驗到希望。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