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淳於氏起源

解夢佬 6 0

淳於氏

分佈地區

齊郡:西漢先為臨淄郡,后改齊郡,治臨淄(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隋唐為青州北海郡。

河內郡:楚漢之際(公元前3世紀末)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境內黃河北岸一帶地區。治所懷縣,在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

歷史來源

「淳於」源出

淳於(Chúnyú)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代,以國名為氏。周武王滅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國姜姓淳於公封在州邑(今山東省安丘縣),建立州國,因位居公爵,世稱州公。春秋時期有州公實,亡國於杞,州國公族定居於淳於城(今安丘縣東北,原為州國都城),後來復國,名淳於國,仍為公爵,成為春秋時期的小國之一。亡國后,其族人以原國名命姓,稱淳於氏。到唐代中期,唐憲宗名李純,淳於姓的“淳”字與“純”字同音,遂在避諱之列,乃去淳為於姓。五代以後,有於姓恢復祖姓,仍複姓淳於。

得姓始祖

淳於公。從《水經注》上推敲,可以知道淳於這一姓氏的緣起。周武王時,淳於公受封於斟灌國,號為淳於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而姓淳於。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唐憲宗年間,因要避御名,而改為於氏。古代的斟灌國,根據考證,在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這裏便是淳於氏人家的老家。故淳於氏的得姓始祖是淳於公。

遷徙分佈

淳於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遠古時的炎帝的後代人,封於州邑,讓他們建立了州國。還同時封為公爵,於是州國的君主就稱為州公。州國那地方,就在現今山東省安丘縣。安丘縣的東北邊,至今還有個淳於城,這個淳於城,原來就是州國的都城。州國經一度亡國又復國,復國后就稱為淳於國。再以後,淳於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國名為姓了。淳於氏望族居齊郡(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後來因徙遷,有的於河內郡為望族(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一帶)。

堂號

德感堂:後漢時有淳於恭,清凈不慕榮利。他的哥哥被盜賊虜去,將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盜賊很感動,把他們兄弟二人都放了。淳於恭在家不願出門,朝廷拜他為議郎之侍中。

家族名人

淳於瓊:字仲簡,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漢末與袁紹、曹操同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后隨袁紹,曾勸阻迎獻帝,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建安四年(199),沮授諫阻出兵,違背袁紹的意旨,遂分監軍為三都督,淳於瓊典其一軍。官渡之戰,隨顏良攻白馬,失利而歸,后率軍運糧,夜宿烏巢,遭曹操偷襲,戰敗被殺,袁軍崩潰。

淳於髥:戰國時齊國文士。博學多聞,知識豐富,口才好,善於答辯,說話幽默滑稽。當時諸侯並侵,百官荒亂,淳於髥遊說於各諸侯國之間,說之以隱,並見聽從,以為諸侯主客。

淳於意:漢代名醫。少喜醫術,後為人治病,決生死多驗,號為"神醫"。

淳於誕:後魏時蜀漢人。他的父親興宗為南安太守。他十二歲時隨父親前往揚州,但在路上其父被盜賊所害,他倍感哀傷,誓要奮發,傾資財結交賓客,半月內遂得復讎,破賊樊文熾等。官終梁州刺史。

淳於朗:唐代黃縣人,淳於難之弟,武德年間隨兄難入朝,因以佐命,官菜陽剌史、后宰相,封燕國公。

淳於難:黃縣人,隋時據守文登。唐興降唐,文登遂升為州,以難為刺史,封晉國公。

淳於意:山東人,漢代名醫,仕齊為太倉長,世稱為太倉公或倉公。少喜醫術,後為人治病,決生死多驗。文帝時,因故獲罪,當處肉刑,其女緹縈上書,願以身入宮為婢,代父贖罪,文帝悲其孝心,因廢肉刑。

淳於緹縈:漢代名醫淳於意之女,她的父親醫道很好,因被豪商誣告,判下肉刑的重罪。緹縈主動隨父親進京,上書朝廷,並自願獻身為奴,抵贖父親的刑罰。漢文帝被她的孝心所感動,終於下令赦免其父,並廢除了肉刑的法令。

以上就是淳於氏起源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八字詳批網淳於氏頻道!

上一篇單于氏起源

下一篇濮陽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