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蒲氏起源

解夢佬 5 0

蒲氏

分佈地區

郡望河東郡:秦朝時期置郡,地點在今天的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

歷史來源

「蒲」源出

蒲(Pú)姓源出有四:1、來源於封邑名。相傳夏朝時舜帝的子孫被封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於是他的子孫就把封邑名“蒲”作為自己的姓氏。2、來源於一種稱為蒲草的植物。東晉時期怔北大將軍、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個水池,裏面長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後都感到奇異,於是人們就把他家稱為蒲家。得到蒲姓。3、出自少數民族,扈氏的後代,同樣來源於蒲草。據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載,古時西羌族的扈氏酋長的家中有一個池子,其中生長的蒲草長約五尺,節子象竹節一樣,為時人所異,人們於是把酋長一家稱為蒲家,後來他們家也以蒲為姓。又據據《路史》的記載,蒲姓出自姒姓,是有扈氏的後代,世襲為西羌的酋長。4、出自中東人後裔。宋、元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后,即有以蒲作為漢姓的。

得姓始祖

虞舜。蒲姓家族是虞舜的後裔。《萬姓統譜》記載,舜曾建都蒲坂,所在地在現在的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他的子孫後來又被封在這裏,後代中就有以受封地名為姓的,而稱蒲氏,望族出於河東,故蒲氏後人奉虞舜為蒲姓的始祖。

遷徙分佈

蒲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蒲姓出自己姓。夏朝時,舜帝的後代被封在蒲邑(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建立了蒲國,後來蒲國的王族就以封地名為姓氏,稱為蒲氏,是今天蒲姓的起源。又有一支起源。春秋時期,帝少昊的後代有封地在蒲(今山西省隰縣北),后建立蒲國,蒲國王族的後代稱為蒲氏。遠古時蒲草可當食物,長老后可織衣編席。蒲草多生在水邊,被看作是吉祥之地。所以在一些說法中蒲姓的起源和蒲草有關。十六國春秋中說:“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後家池生蒲,謂之蒲家,因以為氏。”意思是扈氏有後代,家裡面的池子里長了很多蒲草,當時人們就成他們為蒲家,後來也就漸漸地乾脆用蒲作為姓氏了。按宋、元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后,即有以蒲作為漢姓的。回族中的“蒲氏為唐宋時回教商人常用之姓。”(《中國伊斯蘭史存稿》)早在南宋時,福建泉州就已經是“回半城”“蒲半街”了。蒲姓的來源也比較廣。如回回名“普刺”(蒲拉)就可以轉化為蒲姓。同時,蒲姓又“是由‘Ahu’的讀音而來,而阿拉伯的人名之前,多加‘Abu’一字,中國讀其音為“阿蒲”,后省其‘阿’,則視為其姓‘蒲’了。”(《回教徒與中國歷代的關係》)作為地名和部族名,也是蒲姓的一個來源。蒲姓望族居於河東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部。(余略)

堂號

揖讓堂、帝師堂:均源出舜帝的時候,十八歲的蒲衣是舜帝的老師。舜帝要把天下送給他,他不接受,後來就消失了。

【蒲姓宗祠通用對聯】

〖蒲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與巢由偶;為虞帝師。——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聯典指虞舜時賢人蒲衣子,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為舜師,舜欲讓以天下,蒲衣子不受而去,莫知所終。

龍從塞北;鰲占川西。——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街的珠江村蒲氏宗祠聯。

〖蒲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通經源於母教;早慧可為帝師。——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蒲卣自幼受業於母而中進士。下聯典指上古·蒲衣子十八歲為虞舜之師。

遜讓巢由之偶;岐嶷虞帝之師。——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上古·蒲衣子。

〖蒲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明代譽稱清白吏;宋時榮中狀元公。——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崇善令蒲宗瑞,字信之,永州人。居家孝友,為官愛民如子,以疾歸,遇盜,掠其行李,止竹籠一肩。其廉可知,時稱清白吏。下聯典指宋代狀元蒲國寶,富順人。入元不仕,耽志經史。

鵬起天池風九萬;龍遊藝苑字三千。——清·蒲松齡撰蒲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文學家蒲松齡自題聯。

盪氣迴腸疑屈子;主義譎諫勝庄生。——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山東省淄川蒲松齡故居聯。

巧匠鑄刀三千口;名家誌異四百篇。——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三國時蜀中巧匠蒲元,多奇思怪想,曾於谷為孔明鑄刀三千口,能斷竹筒鐵砂,人稱神刀。下聯典指下聯典指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事典。

〖蒲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閑居叢稿,平實顯易;聊齋誌異,笑罵文章。——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元代國子博士蒲道源,字得之,眉州人。所著《閑居叢稿》,平實顯易,有承平之風。下聯典指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事典。

汲水貯瓶,證明心事;清風建閣,留戒子孫。——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泉州人蒲壽,咸淳年伺任梅州知州,著有《心泉學詩稿》,具有沖淡閑遠的情致。他常常汲兩瓶水放在身邊,當時有人寫詩說:“蒲侯心事一般清。”下聯典指北宋新井人蒲宗孟,字傳正,皇祜年間進士,歷官集賢校理、翰林學士、尚書右丞,后因對司馬光不滿,被貶知亳、杭、鄆三州。家中藏書很多,建有清風閣,曾誡子孫說:“寒冷可以沒有衣服,飢餓可以沒有食物,書不可一日不讀。”

居官甘淡泊,不謀口腹;教子務讀書,無虛饑寒。——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代泰和知縣蒲堯仁,字彥性,福州人。紹興進士,廉白端謹,自奉尤薄,或經旬不知肉味曰:“吾不以口腹累人。”下聯典指宋代集賢校理蒲宗孟的事典。蒲宗孟,字傅正,新井人。皇祐進士。曾官毫、杭、鄆三州。

附錄:【蒲姓典故、趣事】

〖延年術〗蒲傳正任杭州太守時,一天,有個方術之士前來拜謁。這方士大約九十多歲,然而面容卻像嬰兒一樣鮮嫩。蒲傳正愉快地招待他,二人談得甚是投機。傳正便向他請求延年長壽術。方士回答說:“我的長壽術極為簡便易行,基本上沒有什麼可禁忌的,只有一件須牢記,必須禁絕性慾。”傳正聽了,俯首沉思良久,感嘆道:“如果是這樣,那麼即使壽逾千歲又有什麼益處呢?”——宋·范正敏《遁齋閑覽》

家族名人

以上就是蒲氏起源的所有內容,更多蒲氏資訊請關注八字詳批網熊掌號,為您提供第一手內容。

上一篇從氏起源

下一篇懷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