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蔡姓堂號

解夢佬 3 0

蔡姓人的堂號,一般是與其歷史上的郡號(郡望)通用,如濟陽、丹陽、高平等郡號,又都作為蔡姓的堂號使用,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濟陽堂。後世蔡姓人不論走到哪裡,只要打出濟陽堂號,便會相認為同宗,這已成為天下蔡姓人的共識,另外,也有個別地方的蔡姓是以祖先的著聞之事自命堂號,或取些含有封建道德倫理意識的名稱,如克慎堂、濟美堂之類,含義一望即知,且這類堂號使用面窄,多局限於某一房派,影響很小,故不再探討。

在姓氏文化中,與堂號關係密切的是堂聯,又稱祠聯。一般用於各家族的宗祠和廳堂、院門兩側,同樣具有標識該家族姓氏的作用。蔡姓人創製的堂聯種類繁多,主要內容是頌揚祖上豐功偉業、

(1)紙造桂陽,橋留松萌。此聯前句是頌揚東漢龍亭侯蔡倫的歷史功績,蔡倫為桂舊(今湖南郴州)人,是中國造紙術的發明者,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等原料造紙,世稱蔡侯紙。他也是蔡姓引以為自豪的歷史名人,故撰聯紀念。后句是讚美北宋名臣蔡襄,蔡襄為福建仙遊人,進士出身。曾任福州知府、福建路轉運使,后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襄精於吏事,史稱他談笑剖決,破奸發隱,吏不能欺。以樞密院直學士再知福州,后徙泉州。在泉州時,主持督造洛陽橋,並植松七百里以護路,閩人感其德,豎碑紀之。橋留松蔭,即指此事。

(2)經重石渠,孝隆東閣,此上聯說的是漢代朝臣蔡千秋,蔡千秋,沛縣人,因精通《穀梁春秋》而被漢宣帝召見,他與《公羊春秋》專家同時講學於大殿,受到皇帝欣賞,任命為諫議大夫、給事中,後來,帝復求能為《穀梁》者,皆不及千秋,於是親選10人從其受學。千秋授學之處為漢宮石渠閣,故蔡氏後人以經重石渠頌之,下聯指蔡順。蔡順是東漢著名的大孝子,安城(今屬河南》人。史載他少年喪父,奉母極孝。母亡故,未及葬而鄰里失火,火將燒至其室,順不肯走,伏棺痛哭,火竟越房而過,其室絲毫未扭,鄰人皆以為是他孝心所致。據說他母親生平怕雷,死後,每遇雷震,蔡順都要去母墳邊環繞大喊:順在此。後來他被推舉為孝廉,因不願遠離母墳,辭不就,其孝行受到朝廷表彰,並得到宰相尊崇。東閣,為宰相待賓客之所,因此稱他孝隆東閣。

(3)西山先生,三世幼學;中郎愛女,六歲知音。此聯前句指蔡元定及其父、子。蔡元定,建陽(今屬福建)人,是宋代著名理學家。相傳他自幼好學,8歲能詩,及長,為避俗務干擾而登臨西山絕頂讀書,餓了就嚼薺菜充饑,由此學間大進。後來他求師於朱熹,熹扣問所學,大驚道: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遂與之對榻講論經義,常至深夜。朝廷聞其名,欲授官,他堅辭不就,築室於西山,以講學為業,被學者稱為西山先生。元定之父蔡發及其子蔡沈,俱以學問著稱當世。特別是蔡沈,少時師事朱熹,研習《尚書》等,朱熹晚年欲著書傳,精力不及,遂以事囑沈。蔡元定生平精研《洪範》,獨有心得,亦未及論著,說:成吾書者,沈也。蔡沈受師、父囑託,反覆數十年,終於寫成《書經集注》,並有所闡發,成為朱熹、蔡元定理學的繼承者。后隱居九峰山專心從事著述,人稱九峰先生。聯中三世幼學,說的就是蔡元定祖孫三代勤學有成的事迹。

下聯指蔡琰。淡字文姬,為蔡A長女。她少即聰穎過人,及長博學能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相傳她6歲能知音律,其父在隔壁屋裡彈琴,弦斷音絕,她能說出斷的是第幾根弦,為蔡氏愛女。蔡文姬生平事迹,後有專文介紹,本文不再贅述。

蔡姓歷代名賢逸事甚多,由此而產生的堂聯也難於盡述,由於這些堂聯多出自地方名家之手,頗具文采,因而有一定的文學欣賞價值。此外,與其他姓氏的堂聯一樣,蔡姓堂聯也是以啟迪後人奮進為主旨,同時I含着豐富的文史知識,如能去蕪取精,古為今用,其現實意義不言而喻。

以上就是蔡姓堂號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解夢佬算命網。